原創 蒙光 2023-07-18
《正信偈》講讚(五)
【正文】
淨土真宗是只要懂得「彌陀成佛的因果」,自然知道「眾生往生的因果」。不著眼于「彌陀成佛的因果」,只妄想著要獲得「信心」往生,此觀念是錯誤的。
但思:
「慈親物,即兒物」。
阿彌陀佛成佛的因果是什麼呢?法藏菩薩的發願是因,成就二利圓滿的正覺阿彌陀佛是果。法藏菩薩發下救助眾生、讓一切眾生依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名號)而得救的誓願,修行成就。阿彌陀佛因緣果滿成就之後,眾生得以往生的因果,也就被成就了。眾生往生的因果是什麼呢?信心是因,往生是果。信心即是名號,名號以聽聞徹入衆生心名為信心,衆生依信心的一念相應往生。衆生往生的因果,在彌陀成佛的因果中完成了。因此,不要在阿彌陀的本願力之外,另外去尋覓一個眾生如何往生的因果,想著“我要得到信心。”這信心,已經在阿彌陀佛的名號處完成了。
所以,要著眼於彌陀成佛的因果,而不是著眼於眾生如何獲得往生的因。只想要獲得“信心”往生,那是著眼於自己,這是自力心的造作。在這個世間,我們一般最相信的就是自己,無始劫以來,造業的是這個“自己”,輪回的也是這個“自己”。因此形成的觀念,就是什麼事情都想要“自己”出頭。我們很難真正去相信一個人,更不要說相信一個超越的、自己不能見不可及的佛。佛的境界是如此廣大,眾生是不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和相信的。能夠了解和相信,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那是什麼呢?是被阿彌陀佛不斷地調熟,最終被阿彌陀佛的功德力,照破我們的無明闇,我們才會有信憑的心。
但思:「慈親物,即兒物」。父母的財產都是要給孩子的。阿彌陀佛為什麼要成佛呢?因為他在因地的時候,看到眾生沒有辦法以自力修行解脫。雖然諸佛也都發下廣大的誓願,但是不能夠徹底地遍及一切眾生、度盡一切眾生。於是法藏菩薩說,我來發超勝一切世間的大願,讓信憑我的眾生都得以往生我的淨土成佛。這個願在法藏菩薩因位時,只是“願心”;一旦成佛,在果位時,這個願就有力量出來了,我們就稱作“願力”。這就是彌陀成佛的因果。
阿彌陀佛的成佛,是與眾生共成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不能令眾生往生,我誓不成佛。這樣的誓約,使得阿彌陀佛的成佛對於一切眾生有完全不一樣的意義。你念其他佛,沒有辦法得到圓滿的解脫——即現生不退和往生成佛,——但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可以。所以我們說阿彌陀佛是“大願王”。真宗之所以是真,就是因為只有阿彌陀佛的願心,才能夠徹底彰顯一切諸佛的本懷。
一切諸佛都希望眾生成佛,只是各自示現的對機和因緣,不像阿彌陀佛如此廣大和普遍。所以,佛教的真理,只有到阿彌陀佛,才得以徹底完成。這就像我們建一棟樓,最後封頂了,這棟樓才算落成。佛教也是如此,來到阿彌陀佛、來到淨土真宗的教法,才算“封頂”。因為一切眾生的救度,因阿彌陀佛的本願成就,才真正完成了。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表面上看,是以自力修行為主。如自性自悟的禪宗就是以世尊為本尊,可是,你能夠通過修禪成就嗎?很難吧。藥師佛的教法,讓你往生藥師佛的淨土,但是你也要修藥師定。每尊佛都示現了他們的願力和對眾生的悲心,並以他們的智慧成就了各自的教法。但是,在度衆生的方便成就,都沒有達到盡善盡美和徹底的程度。之所以如此,其實是為了彰顯阿彌陀佛本願的徹底性。
站在阿彌陀佛的立場,其他一切諸佛都是化現、引導。在《藥師本願經》裏就表現得特別典型。藥師佛說,想往生藥師淨土,可是又沒有修成,那麼在臨終時,藥師佛會派八大菩薩接你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去。也就是說,以你的能力修不到藥師佛的淨土,阿彌陀佛也一樣接納你。所以藥師佛的心意,顯然也是希望你能與阿彌陀佛相應。
所以,在淨土教,我們是將阿彌陀佛視為本師本佛。“本師”這個詞,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用法。我們這個世界開教的本師是釋迦牟尼佛。在法界的立場、在整個佛法的立場,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本師、本佛。在《無量壽經》上卷有説,從極樂淨土的蓮花中,化現無量諸佛,往無盡的世界化導衆生。這同時也是華嚴境界。原來一切佛法、一切佛都從極樂淨土出,因為淨土就是法性真如的世界。
一切諸佛的教法,都從阿彌陀佛的佛心顯現。聖道門的教法,也是從阿彌陀佛的願海化現。最後的目的,是要讓無力修行的眾生也得以往生淨土成就佛果,這樣如來才會滿足。站在父母的立場,這一切眾生都是我的孩子,我怎麼能漏掉一個孩子呢?越是無力自救的孩子,父母越是會操心。
昨天看到一個視頻。韓國一所寺院的主持,收養了一只小貓。這只在寺院長大的貓,竟然會在佛前拜佛。只要僧人一開始作課,貓就會跑過來,前爪合十,在拜墊上一動不動望著佛像。俗話說“哪只貓兒不吃腥?”可是這只貓還真不吃腥,它吃素。記者把肉擺在它面前,它掉頭就跑,跑進佛堂。還有一個細節,主持喂它吃飯時,這貓兒居然會掉眼淚。我看到這兒非常有感觸。
如果我們只把它當成一隻貓,這隻貓是真的很可愛。但是如果換個角度,想到它前世是個修行人的話,是不是突然就覺得很悲涼?這只貓為什麼能在寺院旁邊出生,能被住持收養,還能表現出修行的風範?這一定是宿緣非常深,前世有修行過才行。可是,一想到這個修行過的人,他居然沒有解脫成就,卻輪迴來做一只貓。仔細想想,真會覺得很傷心。雖然我們說,和佛法結的緣都不會白費,都會成為將來解脫的因緣。可是,這個“將來”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所以,這一生得人身,一定要找到可以平生業成的法。而能讓你絕對解脫、絕對往生的,只有阿彌陀佛本願救度的法門。不是靠你的力量,是靠阿彌陀佛完成的功德,我們才得以了生死,與佛同行。因為阿彌陀佛不是別人,是慈親。
真正的教法,就是要讓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你並不孤獨。你也不需要親手去打理自己的生和死,阿彌陀佛已經幫你准備好了。「慈親物,即兒物」,不要那麼見外。
昨天和一位同朋交流。那位同朋生病很長時間,行動不方便,有時候買杯豆漿都要請外賣騎手送過來。她覺得很悲哀,感覺生不如死,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我跟她說:“你有苦就跟阿彌陀佛說。”她說自己不願意跟別人訴苦。可是我一跟她說話,她都在講自己有多麼多麼痛苦……
我們人就是這樣,很矛盾,因為都執著在自己的感受裏。我問她,還有沒有在念佛,有沒有聞法?都沒有。如果有在聞法,有在思惟,講出來的話是不一樣的。沒有用佛法來想這樣的問題,只是想著自己很痛苦,都不要指望別人,你會覺得阿彌陀佛都不理解你。
凡夫的理解是沒有用的,因為凡夫對凡夫也是無能為力。自己的問題尚且無法解決,你怎麼幫別人解決痛苦呢?如果遇到一位朋友,我們只是想跟他傾倒自己的煩惱,其實於人於己都無益,解決不了問題。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學習怎樣去面對人生的痛苦。人生最大痛苦的來源,是對死的恐懼。凡夫是又怕死,又不想解決死的問題,這樣的人生態度很矛盾。我們往往是只看到自己的痛苦,沒有反省自己的“業”。這不是在幸災樂禍,而是佛法早就告訴我們,我們就是這樣的罪苦眾生。因為來學佛,得佛力冥加,現在受的這些“業報”都還是輕的,趁著現在還有機會和能力的時候,為什麼不好好聞法,而只是在那裏念自己的痛苦呢?
不要忘了自己有慈親哦!瑞默老師說,要找到自己的阿彌陀佛。每一個眾生,都有自己的阿彌陀佛。在我們還不知不覺之時,阿彌陀佛就已經找到我們了。但是,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去認阿彌陀佛,所以才會孤獨、痛苦。
凡夫是沒有辦法擺平自己內在的煩惱的。因為這些煩惱生起甚至是沒有道理可説的,所以才叫“無明”。有道理的話,都還有辦法,沒道理就沒辦法。有些道理超出你的理解力,你自己都不知道它是怎麼來。以我們人類有限的理性,根本沒辦法面對自己的業力和情緒。
所以,哪怕你在阿彌陀佛面前哭,你向阿彌陀佛求,這都可以。為什麼?這不是“自力”還是“他力”的問題,而是你還知道有慈親在。到這時候,你也不用想,我這樣去求阿彌陀佛,不是“自力”嗎?你能求阿彌陀佛已經不錯了,總比什麼都做不了,不知向佛,只陷在自己的煩惱裡,不知要好多少倍。因為我們自己又承擔不起自己的罪業,那還能怎麼辦呢?所以,知道有慈親的存在,這很重要。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九日
講於心天下書院 聞濬整理,蒙光校訂
相關鏈接:
留言列表(4条)
[…] 慈親物,即兒物 […]
[…] 慈親物,即兒物 […]
[…] (五)慈親物,即兒物 […]
[…] 慈親物,即兒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