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教起因緣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年09月29日

淨土教起因緣

釋尊講經時通常是深入禪定(三昧),譬如講《華嚴經》時是入華嚴三昧,説《法華經》時是入無量義處三昧(法華三昧)。自三昧安靜起,而說諸經。

在吾等凡愚的日常生活,心常散亂動搖,意識流一秒也沒有停止過,常住於相對的認識和相對的思惟世界,終其一生,不曾入絶對的世界,因此無法把握絶對的真理。此故,釋尊思悟入絶對界,與絶對的真理歸一,而捨六年的苦行,坐於菩提樹下的金剛座,停止人的意識流,深入三昧海。

淨土教起因緣

在凡夫的世界,科學和哲學不論如何進歩,主觀(心)和客觀(世界)、物質和精神、佛和人、自然界和經驗界、科學和道德、生和死、煩惱和菩提、意識和意識的對象世界,經常相互鬥爭、矛盾和葛藤,這些無法找到冥合歸一(調和)的天地,這是人無法從苦解脱出来的根本原因。

釋尊知道這個縁故,共與一切眾生朝著無苦惱的大涅槃,深入三昧,完成三昧,悟入法界。

三昧完成的境地,是宇宙和人生一切的矛盾、一切的葛藤都止息的大涅槃界。三昧完成的人叫佛陀,佛陀的三昧海,即佛陀的自覺内容,是絶對界,是心性自身靈光的天地故,是佛陀正覺的世界故,是主觀(心)·客觀合一(未分)的世界故,非吾等凡愚所能窺知。吾等唯有仰信佛陀的三昧海不可思議的功德和三昧力的不可思議。迴向給我等的「大信心」,亦不外是阿彌陀如來大正覺的功德力。

淨土教起因緣

釋尊説《大無量壽經》前,先入了三昧海,這就是「大寂定」。「大寂定」是「大樂」·「大涅槃」的境地。釋尊在此世界(無我、無垢、清淨的心,個性的同時是超個性)與阿彌陀如來合一,因此釋尊的三昧海即是「彌陀三昧」,即是本佛的果德,是「念佛三昧」。

釋尊和阿彌陀佛的關係爲何?釋尊本來是阿彌陀如來,久遠實成的阿彌陀如來的正覺,是釋尊久遠的真證(三昧海、覺證)。既是久遠的生命、久遠的「覺證」,與常住法身的「理」合一故,二尊無有區別。本師本佛是無量光·無量壽之理智不二的覺體「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法性法身、方便法身不二的佛身叫「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淨土教起因緣

以《大無量壽經》看,釋尊説《大無量壽經》時,是現光顏巍巍的相。在完成釋尊出世的大使命時,是示現五德之瑞相(五德示現)。阿難尊者讃嘆其中第五的瑞相説:「今日天尊行如來德」,這「行如來德」是指宣説《大無量壽經》。

《大無量壽經》讚嘆為法來集的菩薩眾曰:

皆遵普賢大士之德(二十二願的還相菩薩大悲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願和行),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歩十方(現身)行權方便(説諸教),入佛法藏(空、無我的六度行),究竟(完成)彼岸(涅槃),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正覺、佛果)。」

所以有此文,只有如實見釋尊一代的經歴(八相示現)者方知,能如此對菩薩眾讚不絶口的原因是,在於看釋尊一代的化導是二十二願還相之相故(還相菩薩有示報、應、化種種的佛身)。

淨土教起因緣

又讚嘆雲集在《大經》會座的菩薩們説:「得佛華嚴三昧,宣暢演説一切經典」。「佛華嚴三昧」,指統一一切三昧者,此亦可視為是釋尊一代説法的統一。因此這些菩薩眾亦與釋尊久遠的生命(壽量)歸一。《大經》曰:「光顏巍巍,如明淨鏡,影暢表裏」。這表示釋尊與本佛阿彌陀如來融即,和普通演説諸經時的「應身佛」不同,也表示《大無量壽經》與《觀經》不同,因沒有「隱顯」。

聖道諸教雖尊貴殊勝,但是救極惡最下凡愚之教法,事實上只有釋尊出世本懷(目的、使命)的《大無量壽經》(根本法輪)是究竟一乘(一般説根本法輪是華嚴)。

淨土教起因緣

《真要鈔》曰:「夫阿彌陀如來,三世諸佛所念之覺體(佛)是久遠實成之古佛,然唱(示現)十劫已來成道者,是果後(成佛以後)之方便也」。

《口傳鈔》(下)曰:「《楞伽經》曰:『十方諸刹土(諸國),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及變化(變化身)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又《般舟經》(《般舟三昧經》):『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成等正覺』。諸佛自利利他之願行,以彌陀為主,示分身遣化(本佛彌陀分身救濟眾生)的利生(利益眾生)方便乃明顯。

三世諸佛皆從本佛彌陀的果海(正覺世界)出,而入本佛(彌陀)的果海。示其入出是應機的阿彌陀如來的運作(力用)。於果海本來無入亦無出,無來亦無去,故阿彌陀如來不動(不離)安養而往來十方。然釋迦如來在耆闍崛山演説《大無量壽經》,且是與本佛阿彌陀如來為一体(融即)(融本的應身)。如此釋迦如來演説「第十七願」,叙述諸佛稱揚讚嘆阿彌陀如來的名號之旨,此若非迦耶應現(出現於迦耶城)的釋尊,就無法辦到。(不可漫以教主的資格批判經典的尊卑,不論何佛皆無不是三身圓融的佛。讀《往生要集》中卷本觀察門之文,可一掃偏見)。

淨土教起因緣

高祖親鸞聖人徹《大無量壽經》的深致(深意)讚嘆之,逍遙離有無(超越有無的議論),遨遊於洋洋光海,契諷誦自然之妙(言言句句契本願力,出於自然),是天樂入遠風(天人的音樂被風飄送至遠方)的風情。《和讚》(《淨土和讚》No.88 「彌陀和讚」)曰:

久遠實成彌陀佛(報身佛)

 五濁凡愚特悲愍

 釋迦牟尼佛來化

 迦耶城中爲應現

釋尊演説《大無量壽經》的耆闍崛山之法座,映於佛陀釋尊的佛眼者,是皆同一色的淨土莊嚴相(本願一乘絶對不二之相),這亦是我等念佛三昧中的風光。不相信此者,只能説是無讀經眼的人。

淨土教起因緣

【現在科學進歩,南傳佛教(錫蘭、緬甸等的佛教——小乘佛教)和北傳佛教(中國、日本、西藏等的大乘佛教)交流日盛,歴史的研究雖也在日益進歩,然而南傳佛教的相傳,斷定大乘非佛説,否定淨土的學者也為數不少。他們是不知大乘的真味,不信聖者三昧海的不可思議功德之徒。

歴史除了世界史之外亦有三昧相傳的歴史。不想到靈性世界的人等,單只循著顯於表面的宗教文化的遺跡,不信「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淨土的莊嚴相即是第一義諦)(《論註》曰:「第一義諦者,佛之因縁法也」。),漫然附和雷同大乘非佛説論者,誇示自己是新知識人。他們僅看到含蓄於三藏(小乘佛教的經、律、論)中的大乘思想,即以為那是大乘的淵源。歐美的學者亦是其類,故他們稱大乘作「發展佛教」。

淨土教起因緣

從大乘教典成立史上來説,即使大乘不是釋尊直説的速記録(學者說大乘非釋尊的弟子直接聽釋尊金口所宣說記錄的內容,是後人編集而成的。),但這並不成為大乘非佛説的唯一根據,因為依大乘佛教如實修行的話,必能到其証果(或完全、或部分)。天台説的「教觀一如」就是指此。(智者大師入無量義處三昧,實証了《法華經》的真理。)

天親菩薩一開始也是大乘非佛説論者,然轉向大乘後,就不是非佛説論者了,此事甚明確。

依大乘教典修行,如之得証果,這是古之聖者所實証的。慕高祖的高風者,不可漫然主張大乘非佛説。

明治初期,率先倡導大乘非佛説的是村上專精博士。爾後博士不斷地研究、思索、信仰、體驗,至七十四歳的老境,在最後的大作《我觀真宗》一書裏,自行想起往昔唱導大乘非佛説之夢,曰:「於我國最初唱導大乘非佛説是我輩也。值俗學滔滔論大乘非佛説時,於彼等的最後唱導非大乘非佛説者亦是我輩也,奇哉」(取意)。今日的學者可三思。

大乘佛説、非佛説論,不可離聖者的三昧海論之。

不論如何,馬鳴、龍樹、無著、天親等諸大師信奉大乘是佛説的事實,亦可以作吾等的模範。】

(按:此節是瑞劔老師附論評破“大乘非佛說”,以【】標識)

淨土教起因緣

釋尊的「念佛三昧」(彌陀三昧)是還本地阿彌陀如來,天親的「念佛三昧」觀達廣略相入(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相即相入)。同樣是講「念佛三昧」,因人(未成佛者)和果人(佛)的樣相不同。吾等凡夫的「念佛三昧」,是獲得金剛信心之相,即以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為體。聖者的「念佛三昧」和凡夫的「念佛三昧」,相雖不同,追根究底,同是如來大悲本願力的迴向。故天親菩薩著作《淨土論》,説「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和讚》(No.190 「高僧和讚·善導」)曰:

願力成就之報土   

   自力心行(信行)不能及  

   大小聖人皆悉共   

   如來弘誓乘依也

(大聖指佛;小聖指聲聞、縁覺、菩薩)

淨土教起因緣

按《大無量壽經》的「教起因縁」(大綱),有如下的目的和因縁。

一、 為顯如來(釋迦)興世(出現)的本意説《大經》。此中各有六義:

(一) 隨自意説法(《大經》的序分)(顯釋迦、彌陀的本意之教説)。

(二) 所説真利(願行果德分)(本願力和正覺的功德力)。

(三) 慇懃勸歸(慇懃勸誡分)(懇切地勸説彌陀的本願)。

(四) 証誠直説(願力証誠分)(証誠直説,諸佛証明本願名號)。

(五) 真理印璽(十方來生分)(十方眾生往生彌陀的淨土)。

(六) 選要教念(咐囑)(釋尊教聞信名號)。

淨土教起因緣

二、為示彌陀超世的願力説《大經》。這是基於本願(因分)和名號(果分)而示《大經》。

(一)大願成就(第十八願的成就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二)名聲普聞(大經説本願名號。本願名號是眾生所聞的大行,亦是名聲普聞的大正覺)。

(三)因果一體(如來成佛的因果和眾生往生的因果,是因果不二一體)。

(四)正覺圓滿(二利圓滿的大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萬善圓備的嘉號)。

(五)攝益無礙(光壽二無量的攝化。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六)一念業成(因聞願力,報土的真因決定時尅的極促是一念)。

淨土教起因緣

三、為歸一乘圓頓的真利故説《大經》。(一乘分彌陀本誓的真利和釋迦出世的本懷。喚、遣共以本願,又以名號為經體)。

(一)統御法界(設我得佛,十方眾生。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法身的光輪。)。

(二)開化教旨(以無蓋的大悲矜哀三界,欲惠以真實之利)。

(三)勸歸德海(釋迦一代的德海,無如本願名號的攝化。本願一乘)。

(四)化主體德(釋尊是娑婆的化主,廣開淨土的要門,彌陀彰顯別意的弘願)(佛佛相念)(釋尊是融本的應身也)。

(五)化聖相貌(當釋尊説《大經》,示現五德的妙相)。

(六)歸入要關(願成就文的信一念,天親的一心是一代教的奧藏、諸佛的悲懷、大經的宗歸)。

淨土教起因緣

四、為令知諸佛同讚的覺體,故説此經。

(一)二利成滿(如來的正覺成就為南無阿彌陀佛〈自利〉。其功德力是眾生的信心成就〈利他〉)。

(二)大音宣布(教行不二,是一南無阿彌陀佛流行於法界之相。法界齊浴本佛彌陀之化。法界統御的一法)。

(三)酬因感果(願行勵於如來,感果〈正覺之德〉給與行者)。

(四)凡聖參化(凡夫和聖人皆齊歸功德大寶海,念佛往生)。

(五)利生無邊(依第十八願願力,眾生聞信名號往生。本願力乃盡無邊生死之大悲迴向心)。

(六)施益極速(觀本願力,於信之一念速令功德大寶海滿身心)。

淨土教起因緣

五、為嘆眾生往生的廣益,故説此經。

(一)法界同生(法界統御的願王,應毎機願行成就,一眾生亦不漏之)。

(二)利生教説(釋迦如來以無蓋大悲矜哀三界,為施功德之寶而説大經)。

(三)施益願力(往還二種迴向由一本願力)。

(四)皆共往生(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欲與諸眾生共往生的是菩薩眾)。

(五)所生妙説(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是彌陀的覺証,是亦眾生所生之處)。

(六)得生法界(生極樂無為涅槃界者離有無,大悲薰心遊法界)。

淨土教起因緣

六、為授時機相應的捷徑,故説此經。

(一)一念滿德(觀佛本願力,遇〈信一念〉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滿願〉)(成就文的「乃至一念」)。

(二)能勸敬意(釋尊説有信之人是善親友,諸佛祐護是人。善導大師述五種嘉譽)。

(三)所勸法義(佛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佛土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証是無上涅槃之極果,教是本願一乘絶對不二之教)。

(四)凡聖齊入(凡聖逆謗齊歸入阿彌陀佛之大智願海者,即顯真如法性的真身)。

(五)所歸法體(謂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末法造惡的機)。

(六)所得大益(於信一念給與無上大利的功德)。

(以上因六色六光略説。詳細參照與利劍法師共著的《大無量壽經玄義》*。)

説一乘圓頓的真利(真實的利益)的《大無量壽經》實是無盡的法門,有説亦説不盡者。因是從如來正覺的大智大悲海流出的法門故。本願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本願,論理的吟味之也好,宗教的吟味之也好,皆是生涯吟味不盡的無限真理和大慈悲,又其名號原樣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大寶海。今本願名號之德,是周遍法界的「光海莊嚴」故,將之寄於「六色六光」,僅述其一端而已。

大無量壽經玄義:

總說:誓願一佛乘

第一章 如來興世的本懷

第二章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三章  一乘圓頓的真利

第四章 諸佛同讚的覺體

第五章 眾生往生的廣益

第六章 時機相應的捷徑

淨土教起因緣

聖人結論「教卷」曰:

誠是如來興世(出現)之正説(正教)、奇特最勝之妙典(其他無可類比的殊勝教典)、一乘究竟之極説(統一諸種一乘的絶對不二之教)、速疾圓融之金言(令於一念領受名號的功德寶海的教法)、十方稱讚之誠言(說十方諸佛稱揚的本願名號的真實教)、時機純熟之真教(相應時代與眾生的能力的真實教),應知。」

持有如斯功德和内容的《大無量壽經》,因釋尊出世始被宣説。是「經」方是真實之「教」,是釋迦如來出世本懷的大經(根本法輪)。釋迦如來的「教」,還本佛彌陀。立於阿彌陀如來的立場説者,《大無量壽經》(教)的内容和功德即是名號的不可思議功德,這即是「行」。故「教」和「行」是不二一體的關係。(他之聖道門諸教的真理其本身是尊貴的,如實修行者,成佛亦可能。只是在修行得道無有一人的時代,淨土門易且勝。)

由本願力的迴向而顯「教、行、信、証、真佛土」,從其展開的順序説者,由「教」順次地展開至「真佛土」,但是同時從如來攝化的立場説者,淨土真宗是從如來的光壽海(光明和壽命)即從「真佛土」展開。淨土的三種(國土、主、伴)莊嚴,展開來到眾生界的是「淨土真宗」。「順觀」、「逆觀」(逆觀指由真佛土卷逆向讀之),共是一本願力的運作,四法、佛土以名號為體,以名號貫穿著。

淨土教起因緣

「教卷」曰:

斯經大意,(一)彌陀超發於誓,(二)廣開法藏,(三)致哀凡小,選施功德之寶(名號)。」

(一)「彌陀超發於誓」,指法藏菩薩發下超勝三世諸佛的本願,這即是「因願」。

(二)「廣開法藏」,指法藏菩薩為救濟眾生,亦為成就本願,修行(開設)大悲六波羅蜜之行(以大悲統一六波羅蜜)(亦是八正道也),這即是示法藏菩薩的「因行」。

(三)「致哀凡小,選施功德之寶」,指述阿彌陀如來的「迴向」,即示阿彌陀如來的果德(正覺成就的如來之力用)。

淨土教起因緣

淨土的莊嚴大別有三種(參照《淨土論》),即(一)國土莊嚴(十七種)、(二)主莊嚴(八種)(就阿彌陀如來)、(三)菩薩莊嚴(四種)(就往生人),之云「三種莊嚴」(共二十九種)。此等淨土莊嚴由相説者,是美麗相好(姿相)光明的莊嚴,從其本質説,淨土是如來大智、大悲的現象化,依本願力顯現。故《和讚》説「三種莊嚴」,曰「歸命(南無)方便巧莊嚴(阿彌陀佛)(巧莊嚴方便)」。

若問「三種莊嚴」究是為誰呢?一一莊嚴皆是如來為眾生發之「願」和「行」的結晶,是「果德」(如來德、正覺的功德)。如來的「果德」,甚深微妙、難思議,凡夫無法直接受其「果德」。如來将果徳「全德施名」,令一切内蓄於「南無阿弥陀佛」,回向給凡夫,這即是「回向的大行」。於「教卷」説之為「施功德之寶」,而「名號」即是「招喚的勅命」(勅命是本願,亦是名號)。

淨土教起因緣

阿彌陀如來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統攝(攝化、救濟)十方世界,此名號法即是「本願成就文」(大經下卷)的「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的「名號」。如此想來,「廣開法藏」,是法藏菩薩為成就這個「名號」的「因行段」(發願修行)。菩薩的「因行」(發願修行),是以大悲心貫通,以本願力所成就(完成)的「六波羅蜜」行。深掘此「因行」,返菩薩的大悲心見之,「因行」全是如來「本願力」(大慈悲心之力)的結晶。誠如來的「本願力」方是吾等往生的「因」、「力」,且是往生的「果」,亦是「往、還迴向」的推進力、核心、且是基礎。

又上溯之,尋「本願力」的本源,是即如來的「大悲心」。「大悲心」是即「無礙的佛智」,亦是二利(自利利他)圓滿的「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不二的大正覺。誠是廣大難思。

淨土教起因緣

阿彌陀如來不出理(法身常住之理)智(佛智觀照的妙用)不二的「正覺」之「覺城」(不離涅槃的家舍),降(離家舍)為「法藏菩薩」(離家舍不在途中),歩願行的道程。故菩薩的「心業」(心境),如《大經》説:

專求清白之法(即般若的大悲),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主伴具足)。以大莊嚴(二利圓滿的佛智),具足(成就、完成)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如來的完成即眾生的完成。眾生的真生命在如來正覺大生命内)。住空(因縁法即空,空即因縁法)、無相(空是一相,一相是無相)、無願(即般若的本願故,發願即無願。真智和權智不二)之法(証悟)。無作(行為、動作、濟度眾生)(無作的當下度眾生,度衆生而常是無作)無起(無願的當下發願)。觀法(一切萬物)如化(因縁即空)。」

如此是法藏菩薩的心業(心境)。又《大經》述法藏菩薩的口業功德(教説)曰:

無量寶藏(正覺的語言),自然發應(由口出),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無上涅槃之道)。」

又説菩薩的身業功德(佛身之德),經曰:

身諸毛孔,出栴檀香。乃至容色端正,相好殊妙。乃至如是等事,超諸天人,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淨土教起因緣

《大無量壽經》的「開法藏」,如前所述,指開説六波羅蜜。不可總是斷定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聖道門的法,法藏菩薩的修道一樣是六波羅蜜,這亦是至心修行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同是六波羅蜜,不論是法藏菩薩,或是還相迴向的菩薩,皆是法樂的大悲行。聖道門、淨土門,對修行者來説,雖是二種不同的修道,本是安養界自然的法門,皆不過是彌陀如來大智海的展開。在廣義上,同是一名號(佛的大智海)中的波瀾。淨土的莊嚴,一一莊嚴悉是南無阿彌陀佛,因此,極樂莊嚴雖也是二利圓滿的莊嚴,但不成「聞其名號」的「南無阿彌陀佛」的話,即不能徹到吾等凡夫的心(名號的本義是眾生所聞信者)。思此時,無限地感到「南無阿彌陀佛」眞尊貴,眞令人懷念。啊!依本願力名號宣布的大音(眾生所聞的大行,名聲普聞的大正覺),是一乘圓頓的利益(逆惡亦不漏地攝取,不斷煩惱得涅槃的真利)(正覺的功德力即歸命的大信心),這是以《大無量壽經》作根本法輪(一代佛教的根本義)之所以。

吾等愚惡凡夫所聞信的本願力的名聲,亦可媲美禪家的「聲前一句」(不被任何物所囚之絶對自由境),亦相當於真言的「法身説法」,聞信之,證得最上的法身,是真宗的妙風光。雖愚癡亦不需卑下。誠如蓮如上人所説:「啊!真有趣!真有趣!」這是聞信本願名號者的心境。

淨土教起因緣

《大無量壽經》曰:

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以上三寶之聲),或寂靜聲(涅槃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諸神通聲)、無所作聲(無住、不可得聲)、不起滅聲(無無常變化聲)、無生忍聲(悟諸法本來無生聲),乃至甘露灌頂(菩薩十地位之聲),眾妙法聲(萬有不可思議的真理),如是等聲,稱其所聞(往生人如實相聞此等實相之法),歡喜無量。」

這些是安養界的莊嚴功德相,観此,亦能知阿彌陀如來光壽正覺的世界(淨土)是一切佛法的淵源。

要言之,極樂界中的諸聲,皆是一念正覺(彌陀正覺的絶對界)的「妙聲功德莊嚴」。此等妙聲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之光明的變現相。為尚未機熟的眾生作聖道教,又於聖道諸教中散説之,對機縁成熟的眾生則以「一名號法」集説之,以令感得無礙光如來的無礙光明。《和讚》(No.18)曰:

十方眾生為度脫

   如來法藏盡皆集  

   本願弘誓令歸入

   大心海故歸命禮

淨土教起因緣

近來立《法華經》,諍法的「權實」,貶淨土教者輩出的世上,本来「法」(經、教)的淺深高下(權實),在機前方有差別(依受者心理的能力而有差),於大智大悲的如來正覺前是沒有分别的。又,彼等所説的「權實」,是聖道教所講,非關淨土教而説。但是於事實,十方眾生是極惡無智的一機,救此的法方是真實(奪而云之),釋尊為是機(吾等)説是法(本願名號)而出現於世。

我等慶幸能拜見《大無量壽經》(教卷),毎天憶念「釋迦牟尼如來」。憶念釋尊(教卷),即是憶念阿彌陀如來,憶念其「本願」和「名號」(行卷)。

「如來」和「大法」(本願名號)不能常常切離。「法」和「如來」原本即一,不二一體故,所感其靈光(靈波)的信心,亦必同時憶念「如來」和「法」。「教」和「行」的不二一體於現實能吟味。

淨土教起因緣

毎日常憶念「法」和「如來」處,自己生死的大問題於此處始解決,於憶念中不可思議地超斷生死海,住決定的大安心。然多數的人忘記憶念「法」和「如來」,想自己先得到信心、安心,因此不論過了多久,皆徘徊在疑惑之中,徒空自苦悶。

常憶念「法」,常憶念「如來」,會被發現其憶念是如來的憶念,在可貴的如來不可思議功德和本願力迴向下,自己的憶念亦忘記,而被憶念。有此尊貴的憶念,念佛者倫理的生活始被經營,心的和平與人類的和平方始兼得。現代大多數的佛教徒,其所求、所言、所實踐,似乎方向偏差了。

——文出:《教行信證大系·行卷》「要論」

【譯者注】南無阿弥陀佛

大系的内容,和一般的文学不同,是法界的真理,是佛悲智世界的流露,所以拝讀後,或許是似懂非懂,或許覚得一頭霧水……但請記得這是佛心透過利剣老師、瑞剣老師的文筆傳達給我们的真理的世界。但用頂戴的心拝讀之,而不是用懂不懂的心態拝讀,如此自然就有如沐春風之感。

2010-06-20

2020-07-18

2024-09-29 校訂

淨土教起因緣

教行信證大系·要論:

(一)真宗的教判

(二)真宗的淵源

(三)真宗的流傳

(四)三法與四法

(五)願海真假

(六)五願開示

(七)往還廻向

(八)真實之教(要論終)

教行信證大系·本文解釋(總序及教卷部分):

(一)序說:

淨土真宗之基礎

(二)本典撰號、總序:

愚禿的真實

總序之文要義

《教行信證》法門的真意與根據

(三)真實教——本典教卷:

《本典·教卷》大義 一:攝化與趣入

《本典·教卷》大義 二:招喚與發遺

《本典·教卷》大義 三:本願與名號

《本典·教卷》大義 四:彌陀與釋迦(教卷大義終)

淨土真宗的信仰

淨土真宗的信心

淨土真宗的精髓

淨土真宗四十八要點

真宗學的奧義

淨土三經與安心

不能安心的十種病根

安心的餘韻

安心根本在如來的「本願」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9-27 15:28
Next 2024-10-08 10:35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