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校譯 2023-08-19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大無量壽經玄義》總說:誓願一佛乘

第一章 如來興世的本懷

第二章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三章  一乘圓頓的真利

第四章 諸佛同讚的覺體

第五章 眾生往生的廣益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第六章 時機相應的捷徑

第一節  一念滿德 

  圓融至德的嘉號,是轉惡成德的正智;難信一念的淨心,是愚鈍易往的捷徑。斯乃由他力,他力者是即如來的本願力,由本願力故能成一念滿德,故《論》主曰: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註》主更的證三願,證速得無上菩提。今經咐囑云「一念大利無上功德」,是即五痛五燒,濁惡邪智的眾生之信益。高祖聖人嘆之曰:

  「爾者凡小易修真教,愚鈍易往捷徑。大聖一代教,無如是之德海。拾穢忻淨,迷行惑信,心昏識寡,惡重障多,特仰如來發遣,必歸最勝直道。專奉斯行,唯崇斯信。

* * * * *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凡按世尊一代的化儀,世尊初於畢波羅樹下證得無上菩提,然亦不能直接開示真如一實之道,聖道實教亦是凡機未熟,故因分可說華嚴一乘果海的風光,唯授之於法身大士,唯於一乘分一說三。彼處有三時的教判,生五時八教、五教十宗等的判釋。同時即一如而有業感緣起的教說,更轉為賴耶緣起論,生真如緣起論,又見法界緣起思想的開展。然逐機的末教,悉是聖道門,斷惡證理,難解難入的法門,非凡夫所行之境。唯有本願一乘耳,能相應時機,一念喜愛心能超斷四流,速證無上覺位,韋提的得忍亦可知。《大無量壽經》的教起因由,實存在於茲。

* * * * *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攬時機相應的真教、奇特最勝的妙典,顯示、顯明、開顯一乘究竟的極說,指往生極樂之要津者,是三國弘經的大士、釋家、論家。爾則鸞大師用龍樹的二道大判註釋《淨土論》,揭五個理由說聖道的難證。道綽禪師引經明斷道:

  「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判: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光明寺和尚歸入頓教一乘海,頌:

  「今逢釋迦佛,未法之遺跡,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

  更宣:

  「但使信心求念。

  證唯信一念之益,說貪瞋二河的譬喻,守護弘願的信心。

本朝的源信和尚道破:

  「夫往生極樂之教行,濁世末代之目足也。

  披瀝一念淨信於:

  「大悲無倦常照我身。

  源空上人以勝易讃念佛,尋聖道捨擱的歷史:

  「上古賢哲,猶以如此,末代愚魯,寧不遵之哉。

   (《選擇集》上卷)

勸讃選擇本願,高祖相承之云:

  「像法時代之智人 自力諸教尚擱捨

   時機相應之法故 念佛門入是教言」(No.266·二九)

  「五濁惡世之我等 金剛信心唯所依

   永離生死出輪回 自然之淨土歸入」(No.194·七六)

  茲有中宗的「啊真有意思、真有意思」的法悅。七祖一轍,經釋明文,可知一念滿德其意。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第二節   能勸敬意 

  三嚴緣起於婆婆界處,茲顯六八之洪願。依體德有攝化門的法相,依相用見往生門的教相。體用不二,光壽原不二。自光明無量的誓願派生者,之為第三十三願,觸光柔軟願。此願能莊嚴真佛弟子,《和讃》(No.116·六)曰:

  「染香人之此身者 香氣常薰自然也

   是故念佛得稱曰 香光莊嚴之嘉名

  信海流出的稱名,是即常行大悲的妙行,亦是知恩報德之益。因此,與第十七願的諸佛稱名同其位,之云選擇本願之行。眾生的稱名,已入咨嗟我名之列,金剛心的行人復有香光莊嚴,是無他,乃一念歸命的大信心之得益。此心廣大,周遍法界;此心長遠,盡未來際。故云廣大難思的慶心,云橫超的大菩提心。《和讃》曰:

  「願力不思議信心 即是大菩提心故

   天地之間惡鬼神 無不敬畏懾服也」(No.107·十二)

  又曰:

  「無礙光佛之光中 無數阿彌陀遍滿

   化佛無量各皆爲 真實信心守護也」(No.109·十四)

  《歎異鈔》曰:

  「念佛者,無一道也。云云」

十方無礙人由一道出生死。一道者,無礙道,法王唯一之王道。步無礙道者,是既非凡夫攝。因此,高祖詠:

  「超世悲願得聞知 我等生死凡夫耶

   有漏穢身雖不變 心於淨土悠遊也」(帖外和讚No.361·八)

光明師的「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者,是在澆季末法有為勤苦中的悲願聞信之相,是「能令瓦礫變成金」之相,亦是「超截五惡趣」的信益。經云:「即得往生」,釋云「即時入必定」。時機相應的捷徑,何物如之。

  《大經》下卷言:

  「聞法能不忘,見敬得大慶,則我善親友。

三思吧!三思吧!我等五濁惡世的惡眾生,有何功績,預此嘉譽乎?是偏本願力回向之賜也。

又讃至心信樂的人,云:

  「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如來會》言:

  「廣大勝解者」、「大威德者」。

《觀經》言:

  「人中分陀利華。

高祖受之「偈」(《正信偈》)頌:

  「獲信見敬大慶喜   即橫超絕五惡趣

   一切善惡凡夫人   聞信如來弘誓願

   佛言廣大勝解者   是人名分陀利華

光明寺和尚曰(「散善義」):

  「分陀利者,名人中好華。(略)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

  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又曰:

  「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

又曰:

  「今生既蒙此益,捨命即入諸佛之家,即淨土是也。

當仰大聖的真言,佛祖的勸讃。

* * * * *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世尊於寂滅道場始成正覺,授華嚴玄綱於上達之士,金河示滅將近數年之期,於鷲峯說法華妙典,開一乘圓頓的微密,冷灰中雖希令生無上菩提的種子,當今現是末法、五濁惡世,聖道諸教,失時乖機,行證廢是遺弟悲泣之秋。我等現是罪惡生死凡夫,實相之智月,懸於中天,既不能駕雲捕捉,亦無術攀爬扶梯。因此,彷徨於永夜重昏之巷者,若無大悲願船,又於何處有光海?若無如來回向的直心,亦有何等嘉譽乎?諸佛世尊重愛,讚揚以勸誡我等。須鑑時機,細細思量,可入本願白道的捷徑。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第三節 所讃法義

夫人法不二是大乘之極致,名體不二是一宗之極談。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乃機法一體、人法不二的如來尊號。彼安樂淨土乃依正不二、人法不二的第一義諦妙境界相,之云廣略相入。經題已云「佛說大無量壽經」。在釋迦,佛之外無教說,教說之外無佛,之云「佛說」。「大」之外無佛說,亦無「無量壽」。「經」乃文字般若,經外無實相、觀照二般若。無量壽,攝佛智觀照的妙用,示法身常住的妙體。無量壽、無量光是即二利圓滿的覺體,南無阿彌陀佛是也。而「佛說」的發遣,即與「無量壽」的招喚一如,是為《大經》。誠不可思議的是,透過今經宣說不可稱、不可說、人法不二、機法一體的如來大正覺,之云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絕對不二之教,全成絕對不二之機,機教相應而亦絕對不二的是本願一乘。

絕對不二之機,指金剛信心,橫超的大菩提心是也,故云:

  「此心廣大周遍法界,此心長遠盡未來際。」(「信卷」)

於此如來回向的絕對不二的大信心中,分機法二種的深信。 機中有法,云「無有出離之緣」,法中有機,云「四十八願攝受眾生」。

於果上的人法不二、機法一體的如來正覺,能起攝化的悲用,成就第十七、第十八願,成印現眾生心中的不二之大信心。第十七願攝第十八願,諸佛咨嗟讚嘆之。第三十三願亦由第十七願派生,顯本佛的口業功德,以莊嚴念佛行者,釋尊的嘉譽是也。莊嚴稱讚念佛行者,即是讃大信心,讃大信心即是讃本願力,故「信卷」曰:

  「禪宗智覺讃念佛行者云:奇哉!佛力難思,古今未有。

恭拜「信卷」,讃念佛行者之文,(「信卷」 本)曰:

  「則我善親友」、「大威德者」。

「信卷」(末)亦有同一的聖句。而在「信卷」(本)者,右述聖句之前,引用有本願文和成就文,是讃本願,嘆廣大無礙的淨信。

在「信卷」(末)者,此文之前則是連續引述「真佛弟子釋」之文、及第三十三觸光柔軟願之文。此是顯所讃的人是即佛弟子、讃橫超他力的信行、稱揚願力之文。「真佛弟子釋」曰:

  「真佛弟子者,真言對偽、對假也。弟子者,釋迦諸佛之弟子,金剛心行人也。由斯信行,必可超證大涅槃,故曰真佛弟子。

《法華經》言:

  「資生產業不違背實相。

《理趣經》言:

  「欲清淨。

是聖道實教之極唱,難解難入之道。於幫傭、漁獵的生活中,教「證知生死即涅槃」、「不斷煩惱得涅槃」,速疾悟煩惱菩提體無二者,乃本願圓頓一乘的威德廣大信,此可云時機相應之捷徑。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第四節  凡聖齊入

大聖世尊在覺樹下,悟了無上正遍道,則五眼圓滿照覽法界言: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悉具如來智慧德相。

是即非指法體成就的大信心又指何乎?

映於自力執心的法眼世界的是五性各別的教義,印刻於泰西賢哲的腦裏者,乃是非善惡的倫理觀。

從因果必然的科學世界超脫,出自由意思的倫理界是容易。於倫理的廓中,垂恭敬頭於聖者前亦是容易。然於本願前蟬蛻倫理衣者,自然已經不是人之所及。看世界的宗教史吧!絕叫從倫理被解放者,不是止於信行相扶,不然即是陷於撥無因果的火坑。雙眸中,大信海的風光外一塵亦不留,而攝取光中,不知不識契帝則者,夫唯如來的本願力耳。

高祖聖人曰(《歎異鈔》):

  「信本願,他善亦非要,可勝念佛之善無故。惡亦不可恐,能障彌陀本願之惡無故。」(云云)

  又曰:

  「凡聖逆謗齊回入,如眾水入海一味。

  「行卷」曰:

  「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不簡貧窮將富貴,

   不簡下智與高才,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

是全信德所使然,唯是佛願難思的鴻恩。聞法需要假令三千的努力,入大信海則偏由佛力。世善何為入信的資糧?因此「信卷」(本)曰:

  「然常沒凡愚、流轉羣生,無上妙果不難成,真實信樂實難獲,何以故,乃由如來加威力故,博因大悲廣慧力故。

「加威力」和「大悲廣慧力」者,是即願力。由佛願力故,得能不落因果;由信德故,得能不昧因果。大信海的風光夫何得思議耶?光明師曰(「玄義分」):

  「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應知,五濁之世,唯有世間難信之法,得能入報法高妙之土。時機相應之法,是即「證道今盛也」。當仰信高祖的證誠。

所謂價值的世界入高祖的大信海,克得如何的地位呢?「信卷」曰:

  「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不論修行久近,非行非善,非頓非漸,非定非散,非正觀非邪觀,非有念非無念,非尋常非臨終,非多念非一念,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也。喻如阿伽陀藥能滅一切毒。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也。

  高祖聖人又曰:

  「是以今據大聖真說,難化三機、難治三病者,憑大悲弘誓,歸利他信海,矜哀斯治,憐憫斯療,喻如醍醐妙藥療一切病,濁世庶類,穢惡羣生,應求念金剛不壞真心,可執持本願醍醐妙藥也。應知。

復加何乎?根本法輪,時機純熟,傳於日域,今獨高祖法門高昇中天。蓋高山幽谷,一時照破,而亦不留權實顯密的痕跡者,乃本願一乘。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第五節 所歸法體

《安樂集》曰: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入。是故《正法念經》云:行者一心求道時,常當觀察時、方便。若不得時無方便,是名為失,不名利。何者如攢濕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時故。若折乾薪以覓水,水不可得,無智故。(略)

  計今時眾生,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正是懺悔修福應稱佛名號時者。(略)

  又若去聖近,即前者修定修慧,是其正學,後者是兼。如去聖已遠,則後者稱名是正,前者是兼。何意然者,實由眾生去聖遙遠,機解浮淺暗鈍故也。

下四祖觀經法門故,以「稱名」示時機相應的捷徑。是正為弘願念佛,乃所行能信、機法是一者。其益正在聞名信喜的一念。

鸞大師於註解《淨土論》時,劈頭即言:

  「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鞞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無顧惡人,破他勝德。四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如斯等事,觸目皆是。譬如陸路步行則苦。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此《無量壽經優波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

云「信佛因緣」,云「乘佛願力」,是即表示機法一體的南無阿彌陀佛。

高祖于「行卷」就教比較對論念佛諸善,設四十八對。其內有徑迂對、捷遲對、機堪不堪對、佛滅不滅對、法滅不滅對,具示唯有念佛一法,乃時機相應,超證無上涅槃之旨,以光闡《大無量壽經》的玄幽。誠親切至極也。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第六節 所得大益

理性的要求無限,而知識有限度,抱持無限絕對的觀念與無邊的欲求,而於土芥中蠢蠢的是人類。其處有精神的葛藤,有肉體的苦患。雖有人天的善果,能壞梵行,雖有相善,亂菩薩法。破暗滿願何日到,又依何法得乎?

在人生的苦惱之相,之具說於經中,即五痛五燒是也。以生老死為末,以無明為本,此是十二緣起支的聖諦。釋尊的成道,以苦為發足點,如來的救濟,不捨苦惱的有情,廻向為首,成就大悲心。爾者即唯於無明斷滅處,滅苦證樂。樂者乃大樂,無樂故稱大樂。大樂中自有常、我、淨。理性的要求滿足於是處,是即無上涅槃的極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到大涅槃者,必由如來廻向的往相之心行,是云橫超的大菩提心,大信心是也。故呼大信心,云:

  「證大涅槃之真因」、「真如一實之信海」。

  「總序」之文曰:

  「難信金剛信樂,除疑獲證真理也。

  《華嚴經》「入法界品」(大正藏九•七七上)言:

  「得菩提心不壞法藥,一切煩惱諸魔怨敵所不能壞。

譬如有人得住水寶珠,瓔珞其身,入深水中而不沒溺。(略)

得菩提心住水寶珠,入生死海,而不沈沒。」(同右•七七中)

譬如金剛於百千劫,處於水中,而不爛壞,亦無變異。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於無量劫處生死中,諸煩惱業不能斷滅,亦無損減。」(同右•七八〇上)

  「正信偈」曰:

  「我亦在彼攝取中,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

是即信益。

天親菩薩修五念門行,起觀生信,聞其名號的威德,即徹如來的大悲心。澆末的眾生大信心中自具五念之德。故法雷轍曰:

  「一因究竟處,即五因成就之極促

   一果開覺處,即五果圓滿之妙證。

  「信卷」曰:

  「真知,彌勒大士,窮等覺金剛心故,龍華三會之曉,當極無上覺位。念佛眾生,窮橫超金剛心故,臨終一念之夕,超證大般涅槃。故曰便同也。加之,獲金剛心者,則與韋提等,即可獲得喜、悟、信之忍。是則往相廻向之真心徹到故,藉不可思議之本誓故也。

誠佛力難思。

又高祖聖人更於「信卷」引《華嚴經》曰: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

開示涅槃無上道。信無垢濁心清淨,滅除驕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財,為清淨手受眾行。信能惠施心無

信能歡喜入佛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令諸根淨明利,信力堅固無能壞,信能永滅煩惱本,

信能專向佛功德,信於境界無所著,遠離諸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示現無上解脫道。信為功德不壞種,

信能生長菩提樹,信能增益最勝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是故依行說次第,信樂最勝甚難得。

  可以知信心的勝益,是云真實之利。

高祖聖人於「教卷」曰:

  「爾者則此顯真實教明證也。誠是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極說、速疾圓融之金言、十方稱讚之誠言、時機純熟之真教也。應知。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結 論

以上開《大無量壽經》的深旨為六六、三十六義,更開的話則有無量的法義。此無量法義,卷之攝於二種廻向,即往相廻向和還相廻向是也。開願力的廻行為往還廻向者,是法界統攝的玄規淨土真宗。就往相廻向有真實的教、行、信、證四法。

教者,乃光壽海第一次顯現的真實之教,是融本應身所說的《大無量壽經》。行者,乃行業,如來的大願業力,是因位的願行,果位的萬德。是即經體,真如一實的功德大寶海,六字尊號是也。信者,乃難信金剛的信樂,證大涅槃之真因,真如一實的信海,以至德的尊號為體。證者,乃無上涅槃之極果,由此出還相,令開展真佛土,真佛土中更浮化身化土。而往還四法攝在一王願,都會於「若不生者」之一招喚。《大經》一部之極宗,唯在令徹底大悲,令具縛的凡愚於貪瞋煩惱中,發起清淨願往生心。

「往相」是藉如來的願力廻向所成就的眾生往生的因果,「還相」是顯利他的正意,即是眾生的利益成就。換言之,行信是往相之因,證果是往相之果。此果是二利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故,必起利他教化地的大悲。即遊煩惱的稠林,示應化、現神通、或普遍開化雜善堪忍的羣萌、或慇懃地弘宣自利利他的深義的是還相。往相之極、出還相者,亦是彌陀如來清淨願心的廻向成就所賜。

若夫得二十二願之意,明修普賢德相者,諸佛如來初示一應化道,垂八相成道的化儀,或如觀音示現隨類應同的種種身,終集說八萬四千的法門,統一一乘、二乘、三乘、顯密、權實的諸教為名號,善巧方便令歸入本願一乘海為止,不入《大無量壽經》所說的還相廓中者無。

* * * * *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以「往相」談一乘的因果,以「還相」統攝教化地方便權門的聖道諸經時,聖道的諸教各各泯亡獨立的價值,悉流入本願海,復不見大小真假的殊別。惟之:一代的德教非合各自的諸教為全一,而是先有全一的弘願真實的《大經》,而後有部分的諸經。

於相對的世界,雖且分權實真假,在絕對不二的真教廓中,乃真假镕融,復不見一二之殊。「同一念佛,無別道故」,即是此謂。法門宜大觀,安心宜精致。

還相實是蓮華藏界的法味樂,還相的菩薩知廣略相入故,以十方微塵世界,見盡是法王家。唯吾等迷倒的凡愚,垢障深覆,不實證「不二」,不味得相即相入,而淨穢永隔。僅慶喜在光明攝取中,一旦到安養界,得廣略相入的證果,則一邊常居淨土,一邊常往來穢土,得如釋迦牟尼佛般無際地利益眾生吧。

近來常聽見說信行的人是還相的菩薩,或看見有人自負自己是已得信的還相之人等,這不是邪見之人,即是憍慢之人。這是曝露對華、天、密、禪,欲張自宗家風之人情弱點的一時代相。將二利圓滿的果上所談,直接談於我等顛倒之上者,是尚未徹大信海妙風光的憍慢見。

* * * * *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善導大師最初所提示的: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

即依《大經》意,說貪瞋二河的譬喻,窺二種深信的玄義,更攬經體的一南無阿彌陀佛,道破: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一念歸命之處,願行具足。開示往生成佛之旨,以發揮一經的深意,明佛正意,之為念佛往生之極旨,而念佛往生之願則是第十八願的願名。元祖法然上人附選擇本願之名,著作《選擇集》二卷,闡揚《大經》的宗致:

  「還來生死輪轉家,決以疑情為所止,

   速入寂靜無為樂,必以信心為能入。

要言之,當知《大經》一部結歸、統一於第十八願。

高祖親鸞聖人釋《大經》,仰信《註》主的解義,奉元祖之旨,以一部六卷的寶典,振大聖出興的本旨「唯信正因」的宗風。「唯信正因」正是十八願的願意,「至心、信樂、欲生」三心是十八願之體。十八願貫通《教行信證》一部六卷,特別是前真實五卷。即本願中的「至心」,其體是名號故,開之成十七願,以製作「行卷」,三心即一的信樂,守唯信正因,信先前「行卷」所明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妙行是真實報土的真因,此信定為金剛信心,決其旨於十八願,以別開「信卷」,「欲生」之生與「若不生者」之生,乃生即無生之生、難思議往生、往生即成佛,配於必至滅度的十一願,宣「證卷」,「我國」與「不取正覺」是光壽海故,開十二、十三願的光壽二無量之願,建立「真佛土卷」。而以十八願的假波十九、二十願開「化身土」。高祖取一王願,開示真實五願之所以,乃有鑑於迷正雜助正,由不知真假而遺失大悲,迷失唯信正因的佛意者故。

一部六卷,文義浩瀚,引文廣博,穿細盡微,《大無量壽經》之深旨,念佛往生、唯信正因之旨,無不顯示、顯開、顯明者。爾者欲鑽仰《大經》者,宜以忘軀殉大法的覺悟,鑽研、頂戴此寶典。今往往後學中,或有迷於稱名正因的邪路,或有認為真佛土的證果無趣等輩續出,是偏怠透過寶典窺《大經》,以不得祖意的真髓故。

覺如上人的《教行信證大意》,能穿祖意的真精神,是最明了《大經》的妙處者。後人的指南,恐怕無超過是者,當不可輕易看過。

唯信正因、願心莊嚴的法門,是願海自爾的風光,亦是高祖聖人大信海的妙趣。教、行、信、證、真佛土,入高祖的大心海,流為五濁惡世吾等之物。《大無量壽經》的深旨,《教行信證》的活法門,不可不信知。敬信《大經》教行證的高祖,又仰信《教行信證》是自己信海的風光,同時是化他的要術。古聖的風格,實可敬慕欽仰。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後 序  

此書能順利翻譯出來,首先要感謝發起人香港的何淨覺同朋,由於他的積極邀請我翻譯瑞劒老師所著的《大無量壽經玄義》(原文日文)為中文,在得到野瀨瑞默恩師的允許後,自去年(二〇〇四)十二月二十一日開始每天翻譯到深夜,終於在元旦清晨兩點半完稿,這是可喜之事。

  按: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九、二十日兩天,恩師野瀨瑞默老師特地為香港來日求法的何淨覺同朋開講《臨濟錄》。於空檔時間,淨覺同朋瀏覽恩師的書櫃,發現瑞劒老師著的《大無量壽經玄義》一書,他表示《大無量壽經》是淨土真宗的主要經典,但是中文講解《大經》的註解書實在太少,希望法師能慈悲抽空將之翻譯為中文,此書實在太貴重、太需要了。有感於其對此書的熱切期盼,因此在《臨濟錄》講完的隔天,在恩師的應允下,立即著手於此書的翻譯,終於如願地於二〇〇五年元旦凌晨完稿,心中感到很喜悅。因為二〇〇五年是瑞劒老師辭世的第二十五周年忌辰,本書的出世同時亦可作為瑞劒老師二十五周忌的禮物。南無阿彌陀佛。

* * * * *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本書的內容可說是濃縮了大乘佛教的精華。諸佛慈悲勸歸的法音,於中轟轟作響。本書亦是淨土真宗法雷轍的精華無盡地流露。字字句句都感動人、啟發人、予人無窮的法喜。透過此書,讓人感受到佛法的世界真是慈悲無限,光明無量。令人不由自主地自內心深處發出對本願力的喝釆。凡夫的種種思慮計量之暗黑面,在佛智光明的照耀下都褪了色,令人驚覺原來自己竟然在大悲的光明中,每天不斷地在那裏攪拌自我的黑闇葛藤,自惑惑人。

中譯本書,讓我對瑞劒老師的偉大,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瑞劒老師那份對佛恩、對父母恩、對師恩的無我地回饋,無我地奉獻,又無我地投入於法脈的流傳,那份熱情,令人感動,令人對佛法起了溫馨之感。同時也要感謝瑞默恩師,當我翻譯此書遇到瓶頸時,老師或三言二語地予以慈悲指導,或一起深入大藏法海探尋珠語,使諸問題都得以迎刃而解。這過程令人深深感受到法海浩瀚,即使投入整個生命亦是不夠。就如瑞劒老師在序文中所說的一樣,「若沒有如來的加護,人是沒有辦法寫佛書的」。翻譯此書時,是我精神、物質上衝擊最大的時候,每當我埋首於《玄義》的字裡行間時,不,應說是被《玄義》的字字句句吸引進去時,白天的種種人為的折磨葛藤,竟然出乎意外地皆被轉為佛法慧命的資糧能源。這是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感動。因此,凡夫俗子的我方能道出:「原來自己竟然在大悲的光明中,每天不斷地在那裏攪拌自我的黑暗葛藤,自惑惑人」。

不是他人能苦惱障礙自己,而是自己的理念在束縛自己。當業緣來現時,我們常忘了「自業還是自受」,而把責任丟給對方,自苦苦人。當佛智光明忽現時,業緣悉為佛道的資糧,不亦悅哉!不亦愧哉!

祖師聖人言:

  願力無窮不思議 罪業深重亦不重

  佛智無邊不思議 散亂放逸亦不捨

*今譯:

願力無窮無能限 罪業深重亦不迫

佛智無邊無可稱 散亂放逸亦不捨(No.274·三七)

願謹遵釋迦、彌陀二尊、祖師親鸞聖人之意,為法奉獻此有限的身命。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二〇〇五年 元旦 釋瑞覺 筆於日本彥根恩師住處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七    時機相應的捷徑

◎稻垣瑞劒(一八八五~一九八一)

淨土真宗法雷學派第四代傳人。

著作:《教行信證大系》全七冊、《真宗玄義》、《死的解決》等,合英日文著作共計八十餘種。

◎野瀨瑞默(一九二四~二零一一)

日本國佛教大學佛學系畢業,一九五四年依止瑞劒老師學習法雷學轍,至一九八一年為止,師事老師共二十七年。

瑞劒老師往生後,任法雷會講師行腳各地至今。

現任日本國、香港、及台灣三地法雷會的常任講師、法雷月刊主編等。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8-22 22:26
Next 2023-08-25 09:08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