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起請文》述義

法然上人作 釋瑞覺譯 釋蒙光述義

《一枚起請文》述義
一枚起請文·法然上人真筆

釋 瑞覺 譯

非唐朝我朝諸智者們所言的觀念之念,亦非作學問,悟念之心所言的念佛。

唯思為往生極樂,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無疑,除此之外,無別之竅門。

但云三心四修者,內心皆思決定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也。

此外,若知尚有深奧之理者,即離二尊之憐憫,漏失本願。

信念佛之人,縱令博學一代法,亦為不識一字之愚鈍身,同無學無智之輩,不炫己是智者,唯應一向念佛。

以兩手印為證

淨土宗之安心起行,此一紙是至極。源空所知如是,此外全不知別義。為防滅後之邪義,記所存畢。

建曆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源空 印

《一枚起請文》述義
法然上人御像

光按:瑞覺師依瑞默老師指導翻譯的文本,其文字風格或有不同看法,但師承明確,語義的把握自然凖確,非現在通常網絡上流行的學無師承卻依文解義的版本可比。知者自知。

《一枚起請文》述義

《一枚起請文》述義

釋蒙光敬述

【正文】

非唐朝我朝諸智者們所言的觀念之念,亦非作學問,悟念之心所言的念佛。

【述義】

念佛,不是漢地於善導大師相傳一流之外,及日域他宗諸大德智者所教的“觀想念佛”之“念”。所謂“觀想念佛”,一爲入定冥想,依《觀經》十三觀之觀法想像而於三昧中見佛;又有“觀相念佛”,是心力較前者為弱的行者,觀摩如法制作之聖像·聖境之圖像,依此存想於心,而入三昧。

也不是如學者們探討佛法聖道義理,領悟其內涵而知其意的“意念”之“念”。即所謂“實相念佛”,了知佛法眞實義,直觀“空•無我”之實相法身佛,而入定境。

《一枚起請文》述義

【正文】

唯思為往生極樂,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無疑,除此之外,無別之竅門。

【述義】

念佛者的用心很單純,自身為求解脫而往生淨土一事,除了信憑本願,以無疑的信心,稱名憶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外,再無其他捷徑秘訣。

《一枚起請文》述義
法然上人真影

【正文】

但云三心四修者,內心皆思決定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也。

【述義】

在淨土教中,對信憑本願一事,有種種說明。如所謂“三心”,於三經七祖,即有三種說:

[一]《觀無量壽經》曰:「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二]《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中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之三心。文類信卷曰:「本願三心之願」,又「為愚惡眾生阿彌陀如來已發三心願。」此三心為一信心之分說,故又稱三信。

[三]道綽禪師依淨土論注之意而立三心:

一、淳心,信心深厚也。

二、一心,信心純一也。

三、相續心,信心相續不雜餘念也。

《安樂集》上曰:「若能相續,則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文類行卷謂之三信。

又有所謂“四修”,出於善導大師之《往生禮讚》,曰:

一恭敬修,謂恭敬禮拜阿彌陀佛及一切之聖眾也。

二無餘修,謂專稱彼佛之名,及專念專想一切聖眾,不雜餘業也。

三無間修,謂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不以貪瞋煩惱間隔也。

四長時修,謂前三修以畢命為期,誓不中止也。

然立“三心” “四修”等說,皆為行者深信依本願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之功德往生淨土,內心決定無疑而說也。“三心”“四修”,皆一“信心”顯發之相,是於一本願名號中分信行也。“依南無阿彌陀佛”即是信心,從此信心中,必流出報恩之稱名,如此方是與本願名號名義相應之念佛。知所稱之“南無阿彌陀佛”,其“三心”、“四修”皆成於佛方而顯於機之三業,不可於機方論信心與功德也。

《一枚起請文》述義
善導法然二祖對面

【正文】

此外,若知尚有深奧之理者,即離二尊之憐憫,漏失本願。

【述義】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即如來之方便法身,如來全體功德以文字音聲方便示現,爲令一切衆生聽聞信受。如來之真實心(名號)回向衆生成金剛信心,衆生依信名號功德往生淨土成佛。若以信憑本願名號功德為膚淺,而感不足,思別求其他更為深奧高明之法,其心與彌陀·釋迦二尊之悲心未契。本願救度之理,在感應道交、機法一體,行者心疑“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功德,別求深法時,已墮雜修雜行之【機】,與本願名號之【法】不能相應,而錯失救度。

《一枚起請文》述義

【正文】

信念佛之人,縱令博學一代法,亦為不識一字之愚鈍身,同無學無智之輩,不炫己是智者,唯應一向念佛。

【述義】

信憑本願名號之行者,雖自身廣學多聞,通達釋尊一代時教、三藏之奧義,亦當自覺為罪悪生死凡夫,於自力了生死一事,所有學問智慧,不足憑據,與一文不識之愚夫等。於本願名號與生死罪業前,自身既無學問,亦不了佛智,不能無心故,所造皆輪回生死業,唯從無漏清淨界中來應眾生機之本願名號法,眞實可依,當一心信憑,此謂一向專念。

《一枚起請文》述義

【正文】

以兩手印為證

【述義】

以上告白,為鄙人一生懸命之領解,以此兩手印為證。

《一枚起請文》述義
《一枚起請文》述義

【正文】

淨土宗之安心起行,此一紙是至極。源空所知如是,此外全不知別義。為防滅後之邪義,記所存畢。

建曆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源空 印

【述義】

淨土教法中,心應安於何處,依何心而起報恩行,此一頁紙中所記,已盡言之,更無保留。源空所知者即如上述,有與此不同之教法義理,則非我所知也。為防止我往生後門下弟子有異說爭端,生起邪見,特記所領解之義如上,完畢。

建曆二年正月二十三日 源空 印

釋蒙光 述義

二〇二一年四月六日 清明節後 返榕高鐵車中成此文

二〇二四年六月二日 重訂發布

《一枚起請文》述義

破地獄文·一枚往生文

公號中關於慧、淨“苯願”“善倒流”的若干文章:

【一默如雷】現實的感應道交

真宗的教派與學派

善導流之正脈

本願法門之前世今生

淨土眞宗非所謂“本願法门”

忘記念佛的念佛

邊疑邊念佛也能往生?——流毒甚廣的誤譯

“佛”教?還是“我”教?

教義的標凖

“爲樂願生”的陷阱

良醫能知病與藥

念佛人多就好嗎?

欲淨何曾淨,有光必有影

《阿彌陀經》中日流通本之抉擇

媽媽是不死的

與佛心相應

師承和殊勝的夢

法談:佛教影響·身心相關·教典翻譯及其他

偶爾碎碎念

「稱名」or「信心」?該做個決斷了

本願決疑——信願法師回復某師信函

業病與佛心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21 16:53
Next 2021-08-21 17:28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