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3-09-14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從第八號(光按:日文《法雷》月刊)起,開始刊載「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此文内容廣泛比較東西哲人的思想和大乘佛教的思想,是光顯大乘的真理及其精華的淨土真宗之面目者。(瑞默)

光海莊嚴

倫理和宗教

稻垣瑞劔

(一)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善的研究和實踐是倫理。普通順著良心行動的就是善。宗教,信奉神或佛,歡喜讚仰的生活叫做宗教。倫理學亦有幾多的學派,宗教亦有無數的宗教。宗教,並不是任何宗教都是善的,得有真理才行。無視真理性、只祈願現世幸福的宗教是迷信。真實的宗教,契合宇宙自然的真理,從法界絶對的真理出發,而且應心性絶對的要求而行動的宗教是真實的宗教。法界的真理,指相即「無我」、及超越人愛憎的「大慈悲」與超越人相對知識的絶對「大智」的真理。於絶對界,「真理」和「真智」相即,「大悲」和「大智」相即。雖説神是愛、全智全能,加賞罰於人的話,則尚未能説是絶對的大智、大悲。

倫理亦有理念(理想概念),最高善(孔子的至善、明德、誠)(康德的最高善、自由、福祉)即是。宗教亦有理念。實現大智、大悲的是佛陀。即大智、大悲的是涅槃的常樂。天國、樂園、高天原等尚不可説是絶對的理念。不能不説因為是相對的樂園故,所以苦亦存在。是相對的善故,惡亦潛伏著。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碧巖集》曰:「萬法(萬物)歸一,一歸何處」。華嚴宗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這是宗教的真理,亦是科學真理及倫理真理的根源。斯最高的真理中,無創造主,亦無被造物。《般若心經》言:「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天地萬物法爾(大自然的法則)「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即萬物自身無始亦無終、無原因亦無結果、無造物主亦無被造物。

「神」這個詞,普遍的真理亦説「神」,又説造天地萬物的人格的創造者亦是「神」。在日本講「八百萬的神」,不論什麼不思議的東西都有當作神來祭祀的習慣。又皇族和忠臣義士一死,有當作神祭祀的習慣。一被當作神祭祀時,一般人即對此神祈求此世的幸福及來世的福祉。持有如此奇妙習慣的民族是日本人。那樣的宗教不得不説是未開化的宗教。

又日本人神社也參拜,佛閣也參拜,神也信,同時也信佛、菩薩。同一人持有二、三個宗教,因此被西洋人笑話。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又西洋人説日本的佛教講恒沙的佛,信仰許多的佛和菩薩故,是「多神教」。真正的佛教,不論是哪尊佛皆持有「法身佛」(法性、心性、佛性、真如、絶對的真理)、「報身佛」(阿彌陀如來、久遠的釋迦如來、奈良的大佛等)和「應身佛」(如釋迦如來,出現在人世間的佛)。這叫做「佛的三身」。阿彌陀如來亦是「三身即一的彌陀如來」。此外,有「化身佛」。「化身佛」,佛示現種種姿相出現,這就叫做「化身佛」。因此,「佛陀論」很難。

大乘佛教契真理的廣大無邊、甚深微妙,是教人成佛之道的宗教。其他的宗教,没有一個宗教是講人能成神的。因佛教是科學中的科學、哲學中的哲學、倫理中的倫理,所以不論到何處皆無矛盾、衝突。

其他宗教和科學衝突、和哲學衝突,這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不完備之點。一神教的「三位一體説」講「聖靈」,這從佛教哲學來看的話是無法理解的。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於一神教,斷言人無法成神是佛教者難以理解的。創造説違反萬物的不生不滅的真理。康德於純粹理性批判,否定一切神的存在説。於判斷力批判,從道德上雖説神和魂和自由可存在,但是没説天地創造的神存在,即神存在的證明法没有。

於佛教,説「心、佛及衆生,是三(於本質)無差別」(華嚴哲學)故,佛的存在論未曾成為議論的話題。看西洋哲學史和宗教哲學史,有「有神論」,有「無神論」,此論戰永久不盡吧。就萬物,承認不可思議的法則、秩序,和調和,又由想探求萬物源始的意欲,假定、想像萬物一定是有睿智的神造的,這就叫做「有神論」。用因果律證明神的存在的論法,一切皆失敗了。為何那些會失敗呢,因為神亦依因果律被問及:「神從何處來的,為何造世界萬物呢?」的緣故。

絶對的真理、萬物的絶對性是超越因果的,即非因非果故説是絶對。在佛教,説萬物的絶對性叫「果上」,又叫做「果界」。這即是佛陀的「大智」,又是「真智」的世界,從因人(相對認識的人類)來看,是言亡慮絶的境界,之在佛教説為「自然」,又叫做「法爾自然」。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自然有三種的自然:一是「無為自然」(無法問其始源的自然物)。二是「業道自然」(不關神的支配,「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法則)。三是「願力自然」(佛陀純粹意思的世界)。

萬物不可思議,因為不可思議的緣故,就推測「是神造的吧」,是假定、獨斷。不可思議任其不可思議就行。不可把佛教説的「不可思議」與懷疑論和不可知論同一視之。

「業力不思議」、「禪定力不思議」等是吾人能經驗、體認的不可思議。在其他的宗教,將不可思議説是「神的攝理」(支配)(光按:在中文中也稱爲:計劃、安排)就想交代過去了,這在今日得用科學、哲學、禪定(三昧)、經典、師釋仔細地檢討之方可。「攝理」和「神託」(神的託告)、「奇蹟」、「祈禱」和「靈魂」等的問題亦應從倫理學、論理學及哲學上再檢討。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在一神教論神的屬性(性質和力),講「全智」、「全能」、「遍在」、「愛」,又説是萬物的「創造主」,但是數學的真理是0=0、2+5=7,這是自然法,是因果律。奇蹟是違反這樣的法則的事件。在佛教不講没有奇蹟,人嚴守戒律修禪定的話,不論是什麼樣的人亦能得到某種程度的奇蹟。又説完全圓滿的修禪定,則一切罪障得消滅,人能成佛。這樣的真理和事實明明有,在其他宗教却説人絶對無法成神,成神的方法和教義一切没有,是不可解的事。這是從一開始就把人和神隔絶開了,違反人理性的要求,亦違反法界平等的真理。

法界(大宇宙)的真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華嚴宗)是絶對的真理。發展一神教的是史賓諾沙的汎神論。把史賓諾沙的汎神論更加發展的,是佛教禪定成果的「空」、「假」(現象)、「中」(中道、非空非假)三諦圓融的最高思想(天台宗),又是真言宗的「真如(絶對的真理、神)非遥,捨身求何處」(弘法大師的《般若心經秘鍵》)的即身成佛的思想、又是禪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心要)的思想,而於安養淨土證悟「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覺證的是淨土真宗。一神教也好、多神教也好、汎神教也好,若没到此處即不能説是完全圓滿的宗教。

柏拉圖的「理想國」、康德的「最高善」、黒格爾的「絶對的絶對者」、柯亨的「純粹意思」、歐美的一切倫理學者、神學者及哲學者,無一不是追求此大乘佛教——華嚴、天台、真言、禪、淨土真宗——的理念而未得之者乎。但待學者的批判。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史賓諾沙(荷蘭,1632-1677)無法滿足於一神教而轉到有神説(汎神教),他的主著「倫理學」説:「依其自身存在,從依其自身能想的「本體」(Substantia;Substance)出發」(光按:本體,亦譯作「實體」,不依賴其他概念,以其自身存在被認知之物。)本體是神,這種神和創造世界的神性質不同,是為萬物本體的神,是創造者和被造物(世界萬物)合一的神。故他的宗教被叫做「萬有神説」。將其學説更加以發展的話,則是佛教的「真如説」(真如、真如緣起)。

不止史賓諾沙,一般歐美的學者,不論是哲學或神學,皆從「有」(存在)出發。即從接近「定有什麼」的常識的「存在觀念」出發,此違反老子的「無為萬物之母」之虛無思想(否定所有宗教的道德原理,哲學的説任何物亦非真的存在的思想),説「定有什麼」的根本存在叫做「本體」。印度也有此思想,之叫做「有見」,「虛無思想」叫做「無見」。西洋哲學大概是「有見」,因無法脱出「有見」,所以才生起神造萬物的「天地創造説」和「靈魂不滅説」。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佛陀講的大乘佛教的原理,不墮「有見」、不陷「無見」,是非有非無的「空思想」。龍樹大士的《中觀論》曰:「依因緣而生法(萬物),我説是空,亦假(現象)亦中道(非空·非假)」。之云般若思想。龍樹大士的《智度論》、《中觀論》、《般若心經》、《金剛經》、《維摩經》等是空思想。「聖經」、西洋哲學及宗教皆是「有」的思想。「有」的思想應發展為「空」的思想。比較此兩種思想的是比較宗教學的根本問題。叔本華雖採用了佛教思想,尚未知大乘佛教的「空」的真理,因此説「人生是苦」而傾向於厭世思想和意志説。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的大哲學家,若熟知華、天、密、禪的般若思想的話,將會研究出可驚的哲學吧。

淨土教立於「真空妙有」的「有」(不空真如)的立場立論,又立於「第一義諦(空)妙(廣略相入)境界相(假)」的淨土説教。「真如」(絶對真理)不是如一神教的神那樣的道理。馬鳴菩薩(Asvaghosa)的《大乘起信論》曰:「夫心真如一法界(大宇宙)的大總相(萬有的統一)、法門(佛教)的體,所謂心性(心其物)不生不滅也」。「心其物」(心性)和「物其物」(法性)不二。在哲學,哲人苦於主觀(心)和客觀(物)的調和,但在佛教講「境(客觀)智(主觀)冥合」(天台學),談主客不二。在真言宗講「色(萬物、客觀)心不二」。「不二」意味「相即相入」、「無礙」。《維摩經》講「不二」講的非常徹底。不知「空」、「不二」、「即」、「無礙」和「圓融」的話,則不懂大乘佛教。淨土教是不動此等絶對的真理而凡夫(普通人)成佛的妙教。依此令滿足、實踐人的理念。在其他宗教,「神」(最高善)為理念(理想概念)却不説成神之道。此處有著他宗教的缺陷。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欲知真如論者,應讀《大乘起信論》;欲吟味「般若空」者,最好從《般若心經》開始。其出色的註釋書約有二十種記載於「日本大藏經」(漢文)中。就中,法藏(華嚴的賢首大師)的《心經略疏》、白隱禪師的《毒語心經》,和弘法大師的《心經秘鍵》等是代表作。

從淨土真宗看《心經》的話,應作為《教行信證》的「證卷」的内容吟味吧,決不是無關係的内容。《大無量壽經(東方偈)言:「通達諸法(萬物)性(本質、本體),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淨土),必成如是刹(國)」。又極樂的寶池水説著「波揚無量自然妙聲,乃至 或寂静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乃至 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空·無我」是法界的實相、本體、絶對的真理。反「空·無我」的世界觀不得不説是皆虛妄。應以「空·無我」的心念讀宗教哲學史吧。「空·無我」的真理是大乘佛教本質的特徵。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於印度,自釋尊之前有「六十二見、九十五種外道」(後世的六派哲學),多主張「我」(梵、我、自我、永久的自我、小我、靈魂)的存在。然釋尊主張「無我説」,大乘佛教悉是「無我説」。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辨道話卷)曰:「身心一如」。佛教不講肉體中有靈魂支配肉體,死後只有靈魂到何處去的説法。佛教是無我論而説輪廻,這對一般人來説理論的理解有點難。

基督教是靈魂説(《聖書》有五十二處在講靈魂)。笛卡爾(法國、1596-1650)曰:「我思故我在」,這不成自我(靈魂)存在的證明。又曰「人間有神(完全者、圓滿者、無限者)的觀念,故有神」,這亦不成造世界的神存在的證明。各民族信神,但那也不成神的證明。創造天地萬物的人格神是佛教所否定的。美國的百科辭典雖費了三十四頁的篇幅記載著各民族的靈魂説,但是没有一條是讓人心悦誠服的。

佛教的「空·無我」説是絶對的真理。學者最好能閱覽《大般若經》(六百卷)、《大智度論》(百卷)。歐美的學者評論佛教,種種批評地説大乘佛教是發展佛教,或説是非佛説,或説是多神教、或説是厭世教、或説是偶像教等,但是未見有一人評破「空·無我」的真理。關於「大乘非佛說」,村上專精博士在《我觀真宗》中自言:「在日本開始提唱大乘非佛說的是自己,過了七十歲,斷定大乘果然是佛説的也是自己 云云」。

大谷光瑞師曰:「大乘是佛說也,若非佛說有誰能說?是佛陀方能說,其他能說的人没有不是嗎?」。

光海莊嚴——倫理和宗教

參:

科學與佛教

淨土真宗的精髓

淨土真宗的信仰

淨土真宗的信心

淨土真宗四十八要點

無盡的法界

生死——親鸞聖人和道元禪師的生死觀

「教行信證」的哲學·證

真理是溫暖的活動

真理的力量

《大乘起信論》與淨土教

淨土教起因緣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實叉難陀譯)

善的研究

真理的存在

大乘即一乘

眞宗和基督教有什么區别?

信心與罪惡(辨真宗與基督教)

對基督徒傳教的回應——佛子的反思

佛教講的救度和基督教一樣嗎?

佛格與神格——從耶和華的包皮說起

破“一神教才是真信仰”之謬說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9-13 16:45
Next 2023-09-18 23:1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