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心」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4-02

「金剛心」

信心的本質

一機一法是淨土真宗

普遍的救濟

佛法力不思議

因為是和慈親一起

真理的宗教

雜行雜修的檢討

29、勅命和「就這樣地」

○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

「教、行、信、證」中最重要之卷是「行卷」和「信卷」。因為「行、信」直接於我等的往生有重大的關係。人的理性,能教導作「善」得善果(樂),做惡招致惡果(苦)。無論怎樣的惡人,心中都有某種東西(實踐理性)向自己下絕對命令,「諸善奉行喲」「諸惡莫作喲」地命令之。若做惡事,則認為「哎呀自己做惡事了」而後悔、懺悔,心想「以後不要再做惡事」。這樣尊貴的「力用」,在心與生俱來,稱之為「良心」,即人是「有良心的動物」。沒「良心」的人,稱之為「人面獸心」,雖然披著人皮,但心是畜生。這樣的人,無法聽聞佛法這樣尊貴的教法。

稱行善之事為「行」。如果在世間,則於元旦早晨作參拜,向神明祈願,參拜一百次。如果在印度,則認為把手高舉著好幾天,又整天浸泡在恒河中是「行」。

世間的人做的「行」,都是無益,稱為「迷信」。

所謂「迷信」,是將違反天地自然的「因果道理」之行稱為「迷信」。在日本,自以前大多人就在做迷信。迷信的數量有無數,日本等國都是「迷信」大流行。即使被稱為「迷信國」也毫無辦法,到處都可以看到迷信。作「八卦」呀、「占卜」呀、「日子吉凶」呀、陽宅風水呀、陰宅風水及向神祈願,都是迷信之類。

這樣地,在周遭都是迷信、或無宗教、或反宗教、或唯物論的眾多人中,獲得真實的教、淨土真宗的真實行信,是至難中的至難。

言佛教之「行」,是掃除一切迷信,立足於佛陀所教的正確因果上,修得「戒律」「禪定」「智慧」之行稱為「行」。

此「戒、定、慧」三學之「行」,說是容易行嗎,作為今日的凡夫,無一人能完全實踐那樣困難的「行」。

何故「三學之行」困難呢,因「戒律」是「廢惡修善」,像今日凡夫,只會做惡而已,作為只在造罪的凡夫,無論如何都不可成。「禪定」者,因為是止住「愛憎」、「善惡」的心波之行,所以作為凡夫亦是絕對不可能。

然者,凡夫絕對無法成佛嗎?絕對無法成佛。不知其事,而「頂戴信心的話能往生」、「稱念佛的話能成佛」地,想成好像喝茶般容易之事。換言之,瞧不起佛,輕視佛法,忽視信心,這就是無法獲得信心的根本原因。

○信心是要信什麽呢?若學問地說,則信釋迦、彌陀二尊,信阿彌陀如來的願心(大慈悲心),信願力,信佛智不思議,信名號的功德力。俯則深信自身是罪業深重,無有出離之緣。如果隨隨便便地聽聞,絲毫也不思考法、不思考機的話,信心絕不可能獲得。

○雖大多數人都說:「今之御救度」,因為『大無量壽經』(本願成就文)有: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轉」

釋者有:

「即時入必定」(龍樹大士),

但又於『觀經』有

「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念佛),

所以是於信一念中(依憑一念之時)「往生一定,救度治定」,而往生決定了呀。

誤解此處,而認為是「今之御救度」故,即使不想也可以死了以後往生到御浄土的吧,是大錯特錯。

○說淨土真宗的目的、或者理想,是「成佛」、和「涅槃」,雖已是極至的說法,但作為今日之凡夫,首先第一目的,是於死後往生淨土。以為是「今之御救度」故,即使此事亂失,不思考往生之事也可以,不是淨土真宗的教法。

○「攝取不捨故」、「今之御救度故」,往生淨土的說法即使暫緩也可以呀,這樣想是錯誤的。

源信和尚於『往生要集』開卷首言:

「夫往生極樂之教行,濁世末代之目足也」

法然上人於『選擇集』開篇申述:

「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  念佛為本」

又善導大師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往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親鸞聖人被法然上人許可書寫『選擇集』,内頁題字,將重要的法文以法然上人的御真筆賜與親鸞聖人,聖人感泣稱說:

「抑悲喜之淚註由來之緣」 

又說:

「是決定往生之徵也」(化身土卷)。

「往生極樂」,是人的理想、是目的,看此文是明確呀。這就是真正的淨土真宗。

沒有不思往生的信心,故善導大師曰:

「作得生(得到往生)想,是心深信猶若金剛」

○善導大師說:「作得生想」,親鸞聖人說:「決定往生之徵也」。信心,說三道四地講理論的人很多,但能超越自力思計,如來的大悲一徹底於心,必定是成為「得生想」而顯現呀。若沒有此想,則不稱為「金剛心」。在其他宗教,雖說「被救了」,但直到臨終為止,還在祈求「請救我吧」,則不稱為「金剛心」。

於淨土真宗,「金剛心」、或是「決定心」,亦不是隨隨便便容易得到者。凡夫的話,認為是絕對無法得到最好。若是能夠得到,則非凡夫之力,全是依「佛力」,由於「大悲廣慧力」。

○為了得到「金剛心」的領解,第一必須篤實地聞信「佛」是怎樣的聖者,如來是怎樣的聖者。

若能信「佛」,則是佛的本願、佛的生命、佛智、大悲心的「名號」,也能信。

其次重要的,將「凡夫的自己」是如何呢,和佛比較,篤實地徹見其實相最重要。不是毫無辦法、抱持如大風中撒灰般的心,不斷燃燒著貪欲和瞋憎的煩惱火,出離之緣斷盡的可憐小動物嗎?「佛」和「凡夫」不明白,佛言就不能信,聖人的御法語不能信。透過聖言,自己成一文不知的尼入道,而唯「謝謝」地隨順了佛語,就是「信心」,就是「決定心」,就是「金剛心」。在明白佛和凡夫 而「謝謝」的世界裡,自力也好雜行雜修也好、不安也好、暗也好,都沒有進入的餘地。此信心的境界稱為「圓解證入的領域」。

將自己的知解和思計當作目標時,說為「知解教道的領域」,尚在疑惑的圈內。

○如果以上所述入腹(徹到心底),則「行信的問題」被解決。其次是「念佛」的問題。解決念佛問題的關鍵者:

(一)名號→信心→稱名(念佛)

(二)念佛往生者名號往生也,名號往生者信心往生也,信心往生者願力往生也。

此二點若篤實地領會,念佛的問題於茲解決。

○多數人的領解錯誤,是:

(一)認為稱念佛的話能往生。

(二)認為頂戴信心的話能往生。

這兩個想法不好。

如果加上了「的話」呀和「因為」,則難中至難的信心得頂戴之日是遙遙無期吧。說「的話」之人,就好像在說如果蚯蚓有蜈蚣的百隻腳會如何如何。到底何時呢,難以預料。

加上「因為」的人,是憍慢。

憍慢的人,因為是「這樣就好」「明白了」「已無需聞」地,是自以為是地決定著吧,所以不好應付。在宗教的世界中沒有比自大更恐怖、且醜陋者。若非「仰讚嘆 俯慚愧」之人,沒有價值。

蓮如上人曰(御一代記聞書174):

「村雀耳慣嚇阻  日久竟響板上」。

「正信偈」曰:

「邪見憍慢惡眾生 信樂受持甚以難」

加上「的話」之人,因為信心無法頂戴,所以失望、氣餒,最後卑下。真實的信心,是「不陷入自卑,不流於憍慢,超越智愚、善惡,而與佛同行的人」。其他宗教中沒有人到達此處。

○就「名號→信心→稱名(念佛)」,雖是極簡單的順序,但這就是稱為真宗極意之甚深、難能可貴的法門。因為此順序未入腹(入心底),所以種種雜多的異安心生起呀。

其意思,是說從如來傳給眾生的順序,先從名號生起後,自然法爾地展開,而滿入我心。滿入我心的「名號」稱為「信心」。

凡夫以自力的心,自己信了的不是信心。這點大多數的人都搞錯了。一平心而論此心,就

「左文(印) 下顯右文(章)

 救度(名號)

 獲救(信心) 之道絕無」

「手持念珠  手之力(名號)

 被抱住 不擔心(信心)

用凡夫的力量,於後生一大事能安心嗎?雖說「獲救了獲救了」,但大多是在內心深處「是得救呢,是墜落呢」的擔心潛藏著。如果那樣則不能稱為救度。成為「作得生想,是心深信猶若金剛」(善導大師),方可稱為救度。

親鸞聖人曰:

「是決定往生之徴也」(化身土卷)。 

蓮如上人曰:

「安心之一,於一念發起平生業成的宗旨後,從此爲佛恩報盡的稱名…」(御文章)。

稱為「金剛心」。明明得到「金剛心」,卻加著「的話」、「因為」等等,則無所得。

如何做能得金剛心呢?像瑞劔這樣的愚鈍者,勉強講來,應領解:

「名號→信心→稱名」。

「名號」展開,成為「信心」,信心展開而成「稱名念佛」。

若逆向說之,則稱名其原樣是信心,信心其原樣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的願心,是大慈悲心,是佛智,又是二利圓滿大正覺的功德力。說「自己這樣領解了」「自己這樣想了」「自己聞到了」「自己信了」就不行。除了「不思議」外無話可說,無法作說明,往生是如來所作。雖那樣說,若是奉上一言,則:

(一)不著眼於己方,唯著眼於佛方。釋迦、彌陀二尊的尊貴,直到從心底生起「真是尊貴的聖者呀」為止,聽聞、學習、思惟佛陀最好,這是信心的根本。佛是一百分,因此自己的往生不會錯。

(二)著眼於佛之尊貴,則自己的「膚淺無知」會來現。所頂戴的佛智令我們發現,自己終究是零分,若是零分則狂亂不起來。是因為給自己的信心打分數,所以心才會動搖呀。如果明白自己的價值是零的話,則心安逸呀。零分和一百分能同時看到,是難能可貴的事吧。

○這兩點,若確實徹底者,那就是信心。因為聽聞說教而說「明白了」的「道理」,和假裝信者的「名利」,會作障礙,不注意不行。「這就夠了」也不行,「還無法頂戴」也不行。這樣的枝末、枝葉暫時擱置,確實地徹見根本的「佛」和「自身的膚淺無知」,於根本若徹底,則議論也好說明也好都成不必要。介意的「信心」、「往生」,都於「佛」、於「名號」中,明確地被解決。

○於不思議之事,一著眼於「佛」和「名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

「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聞到」

唯難能可貴地思如來的招喚:

「就那樣地來吧」

這樣的事,

「竟然就這樣地,是多麼御慈悲喲」

除了誠惶誠恐(慚愧感恩)地低頭念佛之外,別無他事。

往生極樂之道 唯只有這個。

「金剛心」

30、金剛心

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 

本願 被往生。(瑞劔)

說「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因為淨土是

「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大智度論)。

御淨土明明是「願土」、是「清淨土」,往生的眾生,卻是「虛假不實、蛇蝎奸詐」的凡夫。所謂「清淨」,是「涅槃」相,意味「心的澄淨」,稱為無煩惱垢。窺其內涵,(一)是無我,(二)是無分別智(大智、真智、無二智)。

彌陀的淨土,是「寂靜無為涅槃界」。凡夫的心,是被「有無」「善惡」「愛憎」所囚之相對認識和相對思惟的心。相對性的凡夫入淨土之絕對界是絕對不可能的事。知道法門也不能往生,認為能往生去淨土也好,認為不能往生也好,都在自己思計的話不能往生。知道法門也不能往生,認為能往生也不能往生,是何故呢,因為凡夫的知解分別全都是「相對性」。又因為凡夫心只有「我執」「我愛」「我慢」,翻滾著「善惡」「愛憎」的波浪故。『歎德文』(存覺上人)曰:

「雖凝定水識浪頻動,雖觀心月(心性之月)妄雲猶覆」

如親鸞聖人般的絕世偉人,累積二十年修行的結果尚且就是這樣。

因為凡夫的心是如此的心,所以凡夫去到「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的絕對界,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源信和尚曰:

「妄念者凡夫之本體也,妄念外無別心也」。

凡夫的知識也是妄念,分別也是妄念,思計也是妄念。

因此,「自己是妄念的凡夫」之事若不明白,則阿彌陀如來的「本願真實」「大智大悲的名願力」無法仰信。是這樣的凡夫,聽聞說教,卻在說:「無法頂戴信心,心暗,無法安心」呀。若問為何會說這樣的話呢,則因為:

(一)不明白淨土是「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

(二)不明白如來是自利利他圓滿的覺者。

(三)不思如來的佛智大悲、本願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是不思議。

(四)不明白自己的心,是像在大風中撒了灰般的心,是毫無辦法、貨真價實連燒洗澡水的木材也當不成者。

(五)不明白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右之條件都不明白故,所以這呀那呀地說廢話,耍賴呀。如果深信自己是「一點也無法聞」「什麼都不知道的嬰孩」、明白自己的價值是零分,本願力之月就同時得以仰見。本願力之月得仰見,自己的零分就能明白。

零分的安心,是突顯願力滿分的安心,稱之為「金剛心」。金剛心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道元禪師因為在日本沒有良師,所以在宋代去到中國,歷經五年風霜,回歸日本。日本的和尚們期待聽聞旅行見解,於是道元禪師說:

「我以空手而去,以空手歸來呀」

瑞劔雖是從四十歲開始受人請求,直到今日為止五十年間,

以斗笠 拐杖一根 御念佛

無寺院之里 那兒歇歇 這兒停停

歌詠於心,而持續作佛法的御說法,但像別人那樣說:「自己會讓人頂戴信心」的事是不可能者,連想都不敢想。是於內心「想一起聽聞嗎」地勸說而作御說法呀。從來沒想過這種事。如果問心境是如何呢,我將「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說為:

我呀 搖搖擺擺內空空

橫豎皆是無法老實聽聞的傢伙呀。

若連說教也染毒則不行。加上「的話」、「因為」是染毒。

如果除去「的話」和「因為」以後,還殘留下什麼呢,就只是「妄念」和「自力的計度」吧。

「安心」和「歡喜」雖任何人都想要,但一旦臨終,則於「安心」和「歡喜」以外,真正最想要的東西就跑出來。從善知識處聞到:

「阿彌陀如來等著呀」

「說我常來迎阿彌陀如來歡喜喲」

等一言,就比「安心」、「歡喜」等等,一定都更加歡喜。如前述,看到十八歲、十九歲女孩子的往生、十六歲學生的往生,瑞劔經常地受教於孩子。是成嬰兒而往生呀。

○大多的人,因為聽聞不足,如來本願一百分也不明白,自身零分也不明白,給自己知道了的事打分數,甚至於連信心都在打分數,所以無法成為「往生一定、救度治定」。

往生淨土者,超越了信心呢還是念佛呢的分數,是頂戴如來不可思議之滿分往生呀。行者皆只是在打分數之人,弘願的信者,是無分數地蒙受無礙光明名號不可思議之滿分而往生呀。「總序」曰: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和讚』(No.165·四七)曰:

「無礙光如來名號

 與彼光明之智相

 無明長夜闇照破

 衆生志願得滿足」

此二句「突然」出現,不混雜凡夫之思計處,稱為「金剛心」。金剛心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再如何言,再怎麼說,皆盡於此二句,無有不盡者。

「金剛心」

31、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

本願有故 被往生(瑞劔)

南無阿彌陀佛者如來之命,流來為我之命,

親和子同一生命 同一氣息之御念佛。(瑞劔)

○說「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是說淨土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論註),而三種莊嚴(國土、佛、聖眾)殊勝的「一乘清淨無量壽世界」,也是「大乘善根界」,其原樣是「第一義諦」(非有非空),是「實相」,也是以大慈悲心和佛智成就之妙土。又稱為「國土」,如果說此娑婆是充滿穢物之所在,則淨土國土全體就是佛法,就是三寶,又實是阿彌陀如來的全身,是「南無阿彌陀佛」。

○極樂莊嚴,完全向娑婆映現其影、開展,就是淨土真宗這一大法門,即是「教、行、信、證」。今日的凡夫雖說「取信心往生到淨土」,但其實是如來御自身為了我等出差到此世界,淨土出差到現土來呀。是不勝感激,只有慚愧感戴。出差到何處呢?雖說一點也看不見不是嗎,但「教、行、信、證」,那就是御淨土莊嚴的出差呀。

這樣尊貴的事,很難聽聞到。瑞劔是從三十八歲時開始師事桂利劔老師,二十年的時間,受教導頂戴此事。此前獨學,雖已於三經、七祖、御本典過目一遍了,但獨學的二十年,比不上跟隨老師十五分鐘的價值。

○淨土真宗安心的根本義,是天親菩薩所開示的『淨土論』之御文:

(一)「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和

(二)「觀(浮現於心)佛本願力,遇(信心)無空過(落入三惡道)者,能令速滿足(充滿於身)功德大寶海(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 

(二)的「觀佛本願力」之御文,在『淨土論』看,就是御淨土之阿彌陀如來莊嚴(主莊嚴)有八種其中的第八「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的御文。

是如來的莊嚴其原樣出差到娑婆,成為我等的信心呀。

一般人都不知道這樣難能可貴的事,所以無論如何都想自己努力,自己頂戴信心、自己歡喜、自己稱念佛、自己安心、自己能夠往生,然後往生。不明白「自己」出來時,知識也好思計也好,都是自力。

凡夫用自己的力量,能取得信心嗎?凡夫並不是以自己的力量能夠安心呀。

御淨土的莊嚴出差到此世界,響於我心,映現於心,稱為「迴向」。

淨土的莊嚴即是「南無阿彌陀佛」故,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滿入我心,稱為「南無阿彌陀佛的迴向」。『和讚』(No.288·五一)曰:

「南無阿彌陀回向

 恩德廣大不思議

 往相回向之利益

 還相回向得回入」

將此南無阿彌陀佛的「獨働(運作、作用)」稱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南無阿彌陀的獨立」,若沒有難能可貴地品味,凡夫所有心的「計度」都是自力。即使歡喜了、即使安心了,也都是「自力的安心」「自力的歡喜」。所謂「自力安心」和「他力安心」,何處不同呢?「自力的安心」因為是自力的思計故,所以無法變成

「仰讚嘆俯慚愧」

沒有報謝佛恩之心,精進的御念佛也出不來,也無法行「自信教人信」的如來行。又無法仰信如來「不思議的佛智」為「真不思議呀」。這就是非「他力安心」之證據。

○「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若無法頂戴,則『歎異鈔』也不明白,『御和讚』也不明白,『教行信證』也不會明白。

○所謂「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淨土」與「穢土」之差異、「凡夫」和「佛」是程度不同吧。一旦思考到此,則「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就能從心底首肯吧。然而一般人,都是探尋如「如何作能往生呢」、「如何作能頂戴信心呢」、或是「如何作能安心呢」。因此我回答:

「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呀。

○所謂「本願有故被往生」,本願是本願力,是南無阿彌陀佛。「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是「機的深信」,「本願有故被往生」是「法的深信」。關於「二種深信」,善導大師曰:

「無有出離之緣」

這是「機的深信」。

「深信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是「法的深信」。

機法二種深信,是一信心的兩面。二種深信,是「佛智圓照」即南無阿彌陀佛的力用,是御迴向。由南無阿彌陀佛生起,而又回歸南無阿彌陀佛。是稱之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於『安心決定鈔』曰:

「領解亦不止於機,領解即歸佛願之體。」

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之相。

一般的人,雖說著「想要信心」「想要安心」,但就算認為頂戴信心了,認為安心了,其安心能回歸到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嗎?如何呢?如以爲是自己徹底取「安心」、自己徹底取信心的信心,則不是真實的信心,不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凡夫,明明被賜予往生,卻加上自己認可的道理,所以不行。說些什麼道理呢?因為自己頂戴信心了所以能往生,自己頂戴信心就能往生,「因為這樣成了呀」、「哎呀成了呀」地,於信心加上「道理」所以不行。想作好的說法,想從別人得到讚嘆,被更多人聽聞,想被稱為難能可貴的同行,這是「名利」。因為在淨土往生加上「道理」和「名利」,所以信順勅命的大事反而被省略。雖是除了隨順佛語外別無信心,卻不知「隨順」。於隨順佛語的世界,是「道理」也好「名利」也好都不應該有。

歡喜則能往生、若不歡喜就無法往生地,一在己方加上道理,就會介意「歡喜」。「安心的話能往生」地,一在己方加上道理,則無法安心,會介意所想的道理,那樣就會爲無法往生而痛苦。彼等皆是因為不隨順釋迦、彌陀二尊的佛語故。『和讚』曰:

「教說佛語皆隨順外之雜緣自然無」

注:

利他信樂獲得者

願心相應之緣故

教說佛語皆隨順

外之雜緣自然無(No.197·七九)

若隨順佛語,則到此處的話,就成為「我是什麼都不知、什麼都不能,淨造著罪的徒然者,如來大悲的御本願有故才……(有救),佛智不思的名願力有故才……(有救)」,大安心出來。

「金剛心」

○追求安心者無安心,追求信心者無信心。想要心變明亮者,絕不可能變明亮。因為是從如來方先出手,而: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請就那樣地直直來吧」

地招喚呀,所以此方:

「竟然就這樣地,是多麼不思議的御本願喲」

唯只有隨順招喚而已,就是往生極樂之道。

不隨順佛語處,「道理」和「名利」就冒出來,擔心往生而痛苦呀。若成一文不知的尼入道,則離道理,只是一向地覺得「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好難能可貴、好尊貴而已。這是隨順佛語者。在隨順的世界,不安痛苦皆無,心亦不動搖。

○隨順佛語就是信心。此外無信心。認為隨順佛語以外還有叫做「信心」的東西,這就是大多數人的毛病。

探索信心的話,信心是「呼喚聲」,信心是「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流來而成為信心,信心流出而成為念佛。若逆行而上,則他力的念佛即如實修行,是信心。

『和讚』曰:

「如實修行相應者 信心唯一成決定」。

注:

決定之信不得故

信心不淳鸞師曰

如實修行相應者

信心唯一成決定(No.170·五二)

○念佛之體是信心。信心之體是名號。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念佛,是「念佛往生」原樣就是「名號往生」,「名號往生」原樣就是「信心往生」,「信心往生」原樣就是「願力往生」。

○高祖親鸞聖人是「唯信獨脫」的法門。以信心一個往生,往生信心就是正因。唯以一信心而往生。徹底洞見此,而說:

「行一念之極處即信一念也」

於信心以外不見任何行的是親鸞聖人。『御文章』曰:

「聖人一流御勸化之旨趣,以信心為本」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4-02 11:16
Next 2024-04-03 15:4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