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的葛藤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4-03

疑惑的葛藤

信心的本質

一機一法是淨土真宗

普遍的救濟

佛法力不思議

因為是和慈親一起

真理的宗教

雜行雜修的檢討

「金剛心」

32、六個問題

○因此問題生起:

(一)自己想要頂戴信心。

(二)自己頂戴信心了嗎?

(三)以這個能往生嗎,不能往生嗎?

(四)今天念不出佛來,是怎麼回事呢?

(五)今天一直無法歡喜,是怎麼一回事呢?

(六)一想到今日死了的話要怎麼辦呢,就無法再安心了。

○問題不只是這些,其數說為無限多都可以。何故呢?眾生有無數故,心依人而不同,各自的宿業也不同,此故關於信心的病狀也多得不知其數。

雖列舉右邊六個條,若是總括而言,則皆是「疑」。而「疑」又是無數。

「疑」的根源,若詳細考察之,也有無數的原因。

右邊六個條,是多數人聽聞了幾十年,都同樣地抱著共通的病症。而且非常地根深蒂固,得了這些病症,淨是不容易治療的疑難奇症。雖然好不容易想要汲淨土真宗之流,但是被這些病迷住,失卻涅槃的大利益,無論如何都是很可惜的事。要怎麼辦才好呢?

疑惑的葛藤

○根治的方法:

(一)必須對於久遠劫來持續持有的「自力心田」,一刀切下,讓自力斷根。在自己的精神界必須發起一大革命。

計度的 岩根深 久遠劫。(瑞劔)

(二)所謂「自力」,「想要怎麼作往生」「想要變成這樣往生」「想要變成那樣往生」的「定散心」和「定散行」稱之為「自力」。

脫掉「自力衣」,成赤裸裸,而一向信憑「本願力」,稱之為「他力」。

不得呀 了不得呀 多麼了不得呀

南無阿彌陀佛之千金名角 (瑞劔)

若覺醒於「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此病就治癒。

(三)這些病,是因為不知見「法」,不知見「機」,徒然沈溺著於自己的思考、算計、想像和判斷。若凡夫的「知解分別」不成目標,自然會放棄而脫離此緣,能仰信佛智不思議的願力吧。

出叢林蔭  見 月一輪。(瑞劔)

計度之雲霧 被風拂去

 團團 遍照也。(瑞劔)

不徹底於「願力的獨立」「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病就無法治癒。

(四)信心不是自己的思計。若脫離「凡夫思計」之岔路,不隨邪見,唯隨順如來言教最好,病症以此治癒。不得不覺醒,自己無論到何處,終究都是「阿呆」。

「還愚痴往生。」(法然上人)

「同於一文不知的尼入道而往生。」(法然上人)

「善惡二字,我知也。」(聖人)

「凡按大信海……非行非善。」(信卷)

勿思往生困難喲

請信順佛語 覺醒於阿呆喲。(瑞劔)

(五)遺憾真宗教徒把「阿彌陀如來」和「神」混淆了。即將創造世界萬物而支配之,也支配著人的幸與不幸的命運之神,和立於萬物不生不滅,與善惡業道的一大真理之上,於法界真髓的無我與無分別大智,大悲本願名號的救濟是阿彌陀如來之事,不知不覺在頭腦中混雜著,以對神的自力我執之想法,來聽聞阿彌陀如來的勅命。把阿彌陀如來普遍的救濟,想成如個人、人性的救度,無視法界的大真理,而向個人的神,以和個人接觸同樣的感情來聽聞阿彌陀如來的法。此故,不知不覺就想討如來的歡心、阿諛奉承地努力。這成了真宗教徒的疑惑和擔心之本。即「阿彌陀如來明明充分擁有信心,那就連我也賜與了就好,就是早點想要信心」的想法,全然是屬於神的信仰。曇鸞大師於『論註』,説淨土與往生是:

「隨順法性 不乖法本」

即說佛法不是迷信。這是同行沒注意到的一點。

一注意此處,以凡夫我欲的智慧也好、算計也好、分別也好,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之事就會明白。而依「令無法往生的人往生」之如來的「本願力」往生,就能夠頂戴。

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 本願有故 被往生。 (瑞劔)

(六)信心,不是從如來頂戴叫作「信心」的物品,唯隨順如來之言語,「就那樣地來吧,我能護汝」的就是信心。若頂戴、沒頂戴「信心」之物的議論中止,唯信順如來勅命,那就稱為頂戴信心。

因為忘記「信順勅命」,而想取信取信地掛念,即使多少年,也只是心不安和動搖地痛苦而已。

順風之柳 無折枝

順教眾生 無謬誤

(七)聽聞佛法,卻想著如果獲得信心的話能成善人吧、或會充分生起善心吧、或是心變得明亮吧、或是能稍微有所改變吧、或是能掌握原先不確定的東西吧,或是能變得歡喜吧、或這或那,都是自己的算計吧,所以一直在看自己的心,若沒有見到改變,就認為「自己是還沒有得到信心吧」,而擔心痛苦。

往生不是變成能夠往生的樣子而往生的,是救度「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這樣的人的「御本願」。 

我呀  搖搖擺擺 內空空

橫豎皆是 無法老實聽聞的傢伙。(瑞劔)

往生者 唯之唯也 唯之唯

真的 就這樣地 唯之唯。(瑞劔)

以空手 始聞佛法

以空手 終聞佛法。(瑞劔)

(八)若說「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依本願力往生」,則立即問「是那樣想就好了嗎」?說「就好了嗎」,就已經是「知解分別」了,是「自力的計度」。答曰:

「不,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

「不,依本願力往生」。

(九)因為裝作聞的臉所以不行。因為裝作信了的臉所以不行。在他人之前姑且不論,面對自己的心,因為裝作那樣的臉,在風吹時心就動搖,下雨時是「這樣的話無法往生」地擔心呀。不是知道而能往生的淨土,不是想而能往生的極樂。

以爲能往生 而不能往生御淨土

不能往生者 往生 不思議。 (瑞劔)

九十年 聞到了記住了 什麼呢

本願名號 唯一個 被喚 回歸 慈親的故鄉。(瑞劔)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運作 不思議也

運作之原樣 我往生也。(瑞劔)

(十)「自己還沒頂戴信心所以無法往生」「自己頂戴了信心所以能往生」地,在己方加著「因為」的人,最好重新再聽聞佛願的生起本末而於本願名號中安心。

「因為自己聞了佛法」「因為能聞到」地,坐於「因為」,而不信憑本願力之人,無法往生。為了拂去「聞心」,我說:

以空手 始聞佛法

以空手 初參淨土

零分也好,零分之空手也好,若有時,則百分之空手也會有。

一說「空手」或「我呀搖搖擺擺」「就這樣地」,就「即使空手也好」、「雖疑也都往生」,像這樣地錯誤聽聞則大騷動。

往生是本願力的「獨働」,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是說從凡夫這方信也好、行也好,都不附加、不拿出來呀。所謂「不拿出」,是說不用自己的思計和知解分別呀。看自己的心時,如來的本願力就外出不在,名號的威力也外出不在,那不行。

仰讚嘆 俯慚愧。(瑞劔)

仰時則仰徹底最好。忘「自己」而仰徹底處,自然慚愧之心會出來呀。

「仰徹」之事很難。所謂「徹」是「忘己」。所謂「忘己」,是因為如來的御慈悲很強大,被彼打敗了。

觀賞景色時,一看到絕美的景色,筆墨也好、語言也好、思議也好皆忘記,而「哎呀真美呀!」地尖叫,那就是「忘己」。 

哎呀  那月啊 哎呀 那月啊 那明月啊。(瑞劔)

哎呀 那月啊 讚嘆聲 亦光也。(瑞劔)

想獲救想獲救之 夢醒

成不得不救度  慈親身 看看喲。(瑞劔)

對以上的信心病,雖說了種種治療法,但哪種藥有效果呢?往生是如來和自己一人直接相會故,有宿緣的人,若以南無阿彌陀佛之月光,仰見南無阿彌陀佛之大悲月則幸甚。

疑惑的葛藤

33、三個難事

○困難之事有三個:

(一)能夠「自己是極惡最下之機」地對自己絕望很難。

以自己之力無法見自己。凡夫是因為何謂凡夫都不明白所以是凡夫。

若問如何做能看見自己呢,以月光而見月就是明白佛之時,以月光而明白了松蔭之暗,就是明白自己時。

自己是如何呢?

是「愚癡者」。連說愚癡都是阿呆。這若不立足於「佛陀」的「大圓鏡智」之鏡前無法明白。

「松蔭之暗 月光哉」 (古歌)

一作此見,即能往生御淨土。第一必須先知道佛。若想要知道「佛」,則必須知道「眾生」。若想要知道「眾生」,則必須知道宇宙萬物。這在凡夫能不能呢,根本不能。凡夫自身卻對此一無所知,什麼都不知道。因此叫做「大阿呆」呀。

洞悉佛、心、眾生和萬物的人就是佛,故稱佛為「一切智者」。比較「大阿呆」和「一切智者」,明白自己是「大阿呆」很難。

○想要變成「一切智者」,就必須嚴守「戒律」,如釋迦佛般深修禪定。凡夫是「戒律」也好「禪定」也好,一點都無法修行,故是「大阿呆」。此阿呆,聽聞說教,以爲自己這呀那啊種種思計的程度,能成佛嗎?以自己知道的程度能成佛嗎?

像這樣的事都不明白的愚者,就是凡夫。是愚中之愚、愚中又「至愚」,是「狂愚」。

○(二)第二難事,知道自己是「罪深者」很難。

所謂「罪」是不善,是惡心惡行,是貪欲、瞋恚、邪見。作為凡夫連一分鐘都無不在造著罪的罪之子,信自己是罪子之事很難。若不被如來清淨真實的御心鏡所照,自己的罪深之事無法明白。因為立足於御佛鏡前的人少,所以是難事。

○(三)第三件難事,是自覺無常迅速,自己的生命如風前之燈,是連今晚都不可知的生命很難。

因為臨終就是今現在呀、臨終就是今現在呀,所以御救度亦是今現在呀。大多的人都想得到信心後往生,想安心後往生,想歡喜了後往生,想稱念佛後往生,說著悠哉的話。

○克服此三個難事,如難事地明白其難,則能信佛,能乘托(任憑)本願力吧。

「還無法安心」「請教導如何能夠安心」地,說著悠哉話的客人者,不能理會。

雖然這樣的人很多,但這樣的人,其實是不思右述三個難事很難的「悠哉先生」,是奢望、任性者。

若明白以上三個難事很難,則唯可仰者彌陀如來、唯可信者本願名號,如此心能安穩吧。將此樣相,說為:

「至心信樂忘己,速歸無行不成之願海」(報恩講式)。

疑惑的葛藤

34、頭高的人

○我想對多數的「悠哉先生」者說:

「你想要安心嗎?想要安心的話,安心地接受救度是盡頭吧,是連如來也好佛法也好都不需要的吧」。(光按:老師此處意謂,一般人追求的所謂安心,就是內心的情緒、感受和某種意象,充其量只是一種強烈的“被救度了”、“已接受救度了”的自我肯定。但這始終只是基於凡夫個體自我的認知和感受,並無普遍性,也不可靠,仍是我執我欲的產物。在強調機方的體驗、感受的當下,是忘記佛、無視佛法的。不需要如來和佛法的安心,有如在沙灘上建起的城堡。)

○救度的佛是阿彌陀如來,救度的法是本願名號,救度之道是「本願名號的呼喚聲」原樣的「信一念」。雖說為「信一念」,是因呼喚聲非常尊貴而不勝慚愧感謝,於呼喚聲中忘己,只有「謝謝」地低頭。

不低頭者皆是「自力的計度」,皆是「知解分別」的領域,不是真實的信心。

○何故能低頭呢?如果只說著「頑強」,還是很膚淺呀。不低頭是,

(一)因為不思考三個難事。

(二)因為不明白佛的尊貴、和佛法(本願一乘)的尊貴。

(三)因為不明白自己就是逆、謗、闡提(難化之三機,難治之三病)的徒然者。 

(四)因為不明白除了本願醍醐的妙藥「南無阿彌陀佛」之外,別無被救度的藥。 

(五)因為不明白親鸞聖人、和說真實之道的恩師,就是大醫王。

疑惑的葛藤

○聽聞說教後留下來者爲何?若是「哎呀明白了」、「還不明白」,那就只有於後生無法天亮之「擔心」而已吧。這樣說的人,都是不低頭的人。若不低頭,最好拜讀御聖教和同樣難能可貴的書物,直到低頭為止。如果連那個都嫌棄,就頭抬得高高地落到地獄去最好。對於頭高高、晃晃悠悠者,如果還在喫喫饅頭呀、喝喝茶的話,無有覺醒之時吧。

○所謂「頭高的懶漢」:

(一)混淆著神和佛,

(二)不持脫離生死苦海,入涅槃常樂的人之最高理想,

(三)不知因果業報的恐怖,

(四)不知佛陀的禪定是超越人智慧的界限,與法界的真理合一之尊貴境界,

(五)唯仰信釋尊為佛陀的教養不足,

(六)不知七高僧們,無論哪位都是絕世的偉人,且是佛陀再來,

(七)不知自己一面是凡夫,又一面是無智無能、罪惡底下的凡夫,

(八)不實行佛法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

(九)不知從科學生不出道德、宗教、佛教,與其主張科學萬能主義,不如相信從佛教能生出科學來呀。

(十)不知佛教是科學中的科學、哲學中的哲學、藝術中的藝術,而佛陀世尊是拭去了煩惱的塵呀垢啊之最高人格者。

這樣的人,也不聽聞佛法,而頭高高呀。「頭高的懶漢」充滿於都市。聽聞說教者中,這種人也是多數。信心不得,是理所當然的事。

疑惑的葛藤

35、信的一念

○聖道門的人,設立:

(一)發心、
(二)修行、

(三)菩提、

(四)涅槃

之四個階段,想要精進修行。彼等也設立:

(一)教、
(二)理、

(三)行、

(四)果

的順序,想要拜讀佛陀的教法,而理解之、吟味之。信佛法是生死解脫的唯一之道,依照教法修行,立志以爲能得涅槃的證果。其中心是「行」,即「修行」。堅信無論如何,不修行就無法得證果,

「若非行山不能填願海」

將此做為信條而持續在修行。

這不是今日凡夫能夠的事。而親鸞聖人,設立:

(一)教、

(二)行、

(三)信、

(四)證

之四箇項目,說:

「涅槃真因唯以信心」(信卷)

「速入寂靜無為樂,必以信心為能入」(正信偈)

「正定之因唯信心」(正信偈)

強調著「信一念」。

○言「以信一念往生」,是說:

「依本願力往生」

「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

疑惑的葛藤

○若是如此,則言「行的一念」說「即使一聲亦往生」的教義是什麼呢,教示曰:

「行一念之極處,在於信一念」

是稱為「本願一乘」「唯信別選」「唯信獨脫」的淨土真宗呀。

○信卷的要點,是說:

「至心」「信樂」「欲生」的三心,是天親菩薩之「一心」(一心歸命,歸命的一心)的觀點。聖人於「信卷」釋一心曰:

「一心,是名如實修行相應(真實之行),即是正教,是正義,是正行,是正解,是正業,是正智也」

此是殊勝的御法語。往生的正因,「依信之一念而事足」,此外不見作為正因之「行」呀。說是「想稱念佛號後往生」呀、或是「想知道這樣的事往生」、或是「自己這樣覺得了所以能往生」、或是「想安心後往生」啊,這樣說的「自力計度」,於「信一念的世界」都是沒有的事。唯只是覺得「本願真實」好可靠呀,「謝謝」地讚嘆,垂慚愧頭,那就是「信一念」,稱為「歸命的一心」。以「信一念」而往生之因滿足,此外不見他物,這就是信心的行者。於「信一念」的世界,沒有說為:「必須那樣想,必須這樣想。必須知道這個,必須知道那個」之物。

多數同行,因為自「信一念」偏離,混淆「自力思計」和「信心」,所以老師們就只能請他們留心。老師的職責不是爲讓同行說「哎呀明白了」,而傳授「知解分別」。寧可拿走凡夫的知解分別,指示「圓解證入」的「信一念」才是老師的職責。老師連判別「他人的信心有無」之資格都沒有,更何況傳授信心給他人的力量,我是都沒有的。

於「帖外和讚」(No.359·六)曰:

「金剛堅固之信心

 佛方相續所生起

 他力之方便若無

 決定心云何得獲」

若老師說:「自己是什麼都不知,什麼都不能的愚者」,則同行見彼之姿能頂戴信心吧。此稱為「渾身說法」。自老師的衣袖下,「名利」、「道理」和「分別」,稍微一現出,其說教就已於同行中回響。雖是說教高手,但彼人的說教「沒有回響」,說的就是此處。

恩師桂老師曰:

「正覺(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之外,信心亦無,往生亦無」

又曰:

「如來成佛之外,無眾生往生的因果」

是難能可貴的御法語。好好地吟味老師的御法語,這就是所謂的

「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疑惑的葛藤

○「三誓偈」(重誓偈)真難能可貴。

(一)「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正覺。」

(三)「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眾生),誓不成正覺。」

(三)「我至成佛道,名聲(南無阿彌陀佛)超十方,究竟靡所聞,誓不成正覺。」

好好頂戴「三誓偈」一看,是說著:

(一)我是為了救度眾生成正覺呀。

(二)是為了施予眾生功德寶(南無阿彌陀佛),累積功德,成就了南無阿彌陀佛呀。

(三)是為了讓眾生聞信往生,使聞名號呀。

的意思。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本願赤裸出現(完全顯露)。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的赤裸出現(全部顯露)。

以「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知」,而往生成佛之道,就是「本願一乘、圓融無礙、極速圓滿、絕對不二之教」(南無阿彌陀佛)。聞「南無阿彌陀佛之大行」(法),而「哎呀真難能可貴呀」地低下頭來,稱為「絕對不二之機,金剛的信心」呀。大行原樣就是大信。

「機」亦「南無阿彌陀佛」,「法」亦「南無阿彌陀佛」,稱之為「機法一體」。

若是「機法一體」的話,則稱為「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疑惑的葛藤

36、同行的病症

〇雖然聽聞如斯殊勝的大法門,但是又「想自己取信心往生」、「想自己稱念佛往生」、「想自己安心後再往生」地,揮舞著「自己的思計」,這就是同行的病症。

治療此病,只要從心底好好地頂戴「三誓偈」。於「信卷」曰:

「言聞者,眾生聞佛願生起本末,無有疑心,是曰聞也」。

聽聞「三誓偈」,而成為了「哎呀真歡喜呀」的,就是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乃至)即得往生

的真實信心。聽聞了「三誓偈」,如果仍說「病還治不好」呀,則隨他便的話最好,我已經不知怎麼辦了喔。

疑惑的葛藤

37、只有信順佛語

〇不隨順釋迦、彌陀二尊的教言,而「還無法頂戴信心;還無法安心,請賜我聽聞;請讓我安心」地,再怎麼拜託,再怎麼請願,那樣說之行者,因為不適合我來處理,所以請到別處老師那裡聽聞,以後再來吧。於『和讚』(No.197·七九)曰:

「教說佛語皆隨順 外之雜緣自然無」。

*注:

利他信樂獲得者

願心相應之緣故

教說佛語皆隨順

外之雜緣自然無(No.197·七九)

(譯注:教說指釋迦之教;佛語指彌陀之誓。)

「信順佛語」外無信心。不信順佛語,而說「無法頂戴信」「無法安心」,即使來我處訴說,我也沒有辦法不是嗎?信順佛語就是信心呀。

疑惑的葛藤

〇淨土真宗安心的基本,是「本願成就文」。頂戴「成就文」,聞「佛願的生起本末」無疑者,就是信心。

「生起本末」者,於『和讚』(No.275·三八)曰:

「如來作願應思惟

 苦惱有情終不捨

 回向爲首利衆生

 大悲心於此成就」

苦惱有情就是佛願的生起。苦惱有情就是在這裡的我。『歎異抄』曰:

「細細思惟,彌陀五劫思惟之願,專為親鸞一人也。」

〇『歎異鈔』的真髓,全篇皆悉是「本願」,宜頂戴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於『歎異鈔』有曰:

「彌陀誓願不思議救度」(第一章)

「依誓願不思議救度(第十三章)

「如來大願船,渡我出難度生死海。」(第十五章)

等。應知。

〇忘記本願,自己探索信心,就無法頂戴信心。

真理呀、或是信心啊,是不思議的存在,一計較自己的利益就損失,一考量別人的利益就變成自己的利益。一做自己喜好的事身就受害,一做嫌棄的事就成有用之身。一從信心上盡心盡力待人親切,自己就能長壽。一熱鬧地說信心而玩弄我之心,信心就無法得到。一忘掉信心,著眼於如來的佛智不思議、誓願不思議,信心就獲得。

〇因為阿彌陀如來的正覺就是,願令眾生往生成佛,被救度眾生之一念徹底燃燒之原樣地,御自身的正覺成就了呀。

這正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在眾生一方,若「細細思惟,彌陀五劫思惟之願」的話,那就成為自己的信心。是不思議的事吧。

〇有些女性,智慧淺、貪欲深,過度思考自身的事,無法作此轉換。然後說「無法得到信心」,而哭泣呀。

疑惑的葛藤

38、自利利他圓滿

〇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和利他平等成就,就是「自利利他圓滿」。這不是佛教隨便揑造的,而是宇宙萬物的自然法則就那樣存在。到了春天,鳥鳴,花開,人和所有生物都歡欣鼓舞。一到秋天,樹葉凋落,生物開始準備過冬,人也懷著悲傷的感情。個人主義、自私自利主義,是違反自然,傷害自利。慈悲主義是自他共生之道。慈悲主義到達最高點,懷抱一切眾生御成就正覺,就是阿彌陀如來。故如來的佛語,是正語,也是彼此共同永久生存之道。

疑惑的葛藤

39、如來的清淨願心

〇法界的絕對真理,和絕對智慧同一。那就是「佛」,是「心性」清淨之德。其清淨性顯現,就是阿彌陀如來的「清淨願心」(大慈悲心)。如來的清淨願心,是救濟眾生的根本。「南無阿彌陀佛」也好、「信心」也好,皆是從此如來的「清淨願心」所顯現者,我等的「信心」也好、「念佛」(名號)也好,同樣是如來清淨願心的迴向成就之姿。於「信卷」曰:

「若行若信,無有一事非阿彌陀如來清淨願心之所回向成就」

又於「信卷序」曰:

「夫以獲得信樂,發起自如來選擇願心。開闡真心(說信心),顯彰從大聖(釋迦如來)矜哀(憐憫)善巧」

一忘記此如來救濟的根本義,就想要以自己之力能夠取得信心,「想要信心」、「想要取信心」地出自力心呀。

一旦著眼於如來的「清淨願心」,就唯是如來的尊貴而已,滲透於身,那就是信心。多數的人忘記信心之本,只追逐於末,因為「想要信心」「想要頂戴信心」「想要安心」地,首先跨出自力之足,所以反而無法頂戴信心。

甚至說教者也說:「若想要往生,請頂戴信心吧,請稱念佛喲」,如此說教,同行只會在募集自力心而已吧。又如果只在說些社會話、講言不及義的話題,很對不起如來和聖人。想傳達如來的清淨願心,方稱為真宗的說教。

〇如來的「本願」是如來佛德之全部,「南無阿彌陀佛」也是佛德的全部,是佛心的全部。此如來的全身、全德,以御自身顯現,以御自身滿入眾生心,稱為「信心」。不是像眾生說「取到了」「領受到了」那樣的東西。

本願名號之勅命(呼喚聲),是如來的願心(大悲心)通過來我心之大道,也是我等往生之大道。眾生聽聞本願名號之大道(行),成為「哎呀,真感謝呀」之「信心」,這是與往生極樂之大道一致、融合,稱之為「本願一實之大道」。故此大道(白道),是「勅命」,是「信心」,是往生之「大道」。

淨土真宗的教義,是在世界的宗教不見其比類,不思議之難能可貴的宗教。

若是自力信心,則非與其他宗教不同者,是不究竟的信仰。

疑惑的葛藤

40、信心開發

〇言「頂戴信心」,是說「信心獲得」或者「信心開發」、「信心發得」之事呀。將彼通俗地說為「今之呼喚聲,今之御救度」,於「信卷」宣說「信一念」:

「夫按(思考)真實信樂,信樂有一念。『一念』者,斯顯信樂開發時剋之極促,彰廣大難思之慶心也」

『執持鈔』(覺如上人)曰:

「平生之時,善知識言下發得歸命(信順勅命)之一念者,應思其時為娑婆最後之臨終」

這就是「今之呼喚聲,今之御救度」的意思。「歸命之一念」就是「信之一念」。

〇問說:「歸命之一念,如何發起呢?」

(一)於聽聞佛願的生起本末處發起。

(二)於聞開名號的由來處發起。

(三)於聽聞二利圓滿的大正覺處發起。

(四)於聽聞如來佛智的大悲處發起。

(五)於聞願力處發起。

(六)於信善知識的人格處發起。

(七)於覺醒自己之無價值處發起。

(八)依如來久遠的光明照育發起。

(九)於「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一句尊重頂戴處發起。

(十)依光明名號之因緣發起。

暫且列舉上述十個條,實際上是依無量的因緣發起。頂戴信心而見之,是「主動來迎守護,使無法信者相信」,唯仰信不思議的佛智呀。此意在「信卷」聖人言:

「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也」

信心是如來的御迴向、運作,我則唯是「真不思議的御本願喲」,不思議地,仰信再仰信本願,念報師主知識之恩德而已。

疑惑的葛藤

〇「行卷」曰:

「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又曰:

「言他力者如來本願力也」

「名號」是「本願」,亦是「本願力」。因本願力,凡夫往生報土,是本願力的不思議。是不思議的本願力所致。依信一念而往生是如來的本願力。

〇凡夫有問癖。問「為什麼?」,就所有萬物,尋問其原因,這是一種人性。會發問,是因為人有邏輯性。宇宙間之存在者,所有的生成變化,有變化的法則,變化的法則稱為「因果」。萬物依因果法則而變化。人會問「為什麼?」,就是為這個。即使是「往生」,凡夫是明明是無法往生者,也要問「如何往生呢」這樣的話,答曰:依「如來的本願力」往生。

〇若問依「本願力」何故能夠往生呢,則因本願力是「佛力」,是「佛的智慧力」、是「大慈悲力」故。

〇一般人就因爲不思考「佛」,不思考「佛力」,唯聽聞牢記了有信心則能往生,到此爲止。將彼再更進一步,一直思考到佛力、本願力為止,信心就易得。瑞劔信親鸞聖人故,信『教行信證』。『教行信證』述說佛力,故我是信佛力呀。「行卷」曰:

「蓋由阿彌陀佛有

(一)大慈悲力

(二)大誓願力(本願力)

(三)大智慧力

(四)大三昧力(禪定力)

(五)大摧邪力

(六)大威神力

(七)大降魔力(擊退魔之力)

(八)天眼遠見力(天眼通)

(九)天耳遙聞力(天耳通)

(十)他心徹鑒力(他心通)

(十一)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

有如是等不可思議功德之力。豈不能護持念佛之人,至臨終時令無障礙邪」

手持念珠不落者 手之力

救度之力 被救度之力。(瑞劔)

不著眼於「信心」,唯著眼於「佛心」「佛智」「佛力」最好。

疑惑的葛藤

〇因為想要讓一人往生,諸佛如來都總動員,釋迦、彌陀二尊也盡全心全力護持養育,我一人方能夠於此處往生呀。

如果持著「因為自己取信心了,所以往生呀」的狹隘思考則無法往生。忘記「御恩」和「託福」的話不行。『和讚』(No.296·五九)曰:

「如來大悲之恩德

 身粉爲末亦當報

 師主知識之恩德

 骨碎爲塵亦當謝」

(畢)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4-03 15:20
Next 2024-04-07 19:31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