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利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3-11-04
桂利劍
四
可說是真宗學創建者的日溪法霖師,遺留如下的警句:
「《大經》如王城,《觀經》如邊城,破敵邊城,便凱旋王城。」
《大無量壽經》,是淨土真宗的根本法輪,有如王城。《觀無量壽經》,是以方便為誘引聖道自力的人們到真宗的世界所說的經,如在國境的邊城。想明確完全掃盡自力的計度者,除了立足於淨土真宗的根本法輪《大經》的至心信樂之本願外,別無妙方。
《大經》直說阿彌陀佛的本願,《觀經》為了引導聖道自力的人們,沒有直接地表示如來本願的真意,而說定散二善。《觀經》從表面說,收於定散二善,這是為令入真實的方便。
方便必為真實而施故,定散之機亦終必托《觀經》的方便之福,而入真實弘願的一法。真實之教,即是《無量壽經》。釋尊說《觀經》的精神在令止聖道自力的心,導入《大經》的本願一乘故,法霖師說:「破敵邊城,便凱旋王城。」
以前的祖師們教人稱名本願,說唯稱喲、唯稱喲如此就可以往生,是以《觀經》的教法為基礎看《大經》的法門。立於至心信樂之願(第十八願)主張唯信正因,是乃率直地示大經法門。教化的方法雖暫有不同,兩法門的源頭是同一。立稱名本願時,云稱名是往生的業因,雖尚未表顯唯信正因的奧義,但是談唯信正因已勢在必行。此故在淨土真宗,原則是立至心信樂的本願,而不立稱名本願。因此,依視稱名本願的精神即至心信樂之願,其真相始明。說稱名是往生的正定業,此不外是依領受唯有信心才是往生的正因,方始明白稱名正定業的意思。
由唯信正因的宗義逆轉至稱名正定業的法門,或是以稱名本願、信心攝取、念佛往生為真宗的三大綱領等,混淆《大經》和《觀經》的法門,混淆元祖和高祖的教化方法,指天劃地的人,那是片段拾取聖教的文句,是無真宗法眼的人。一向不做學問、無我、信本願、忘己地相續稱名的無智的御同行,才是真正尊貴的行者。
沒有拜讀聖教也可以,並非說因為如此就不能往生。但是,若要拜讀聖教的話,一定要依止既有學問又有信心,及有德行的老師來指導。自由研究也要視事而定,如涉及出離生死的大問題之重要的聖教,絕不可任憑自己的知解或感受大膽地解釋。
牽強主張稱名本願,以為唯我方解高祖的真意,所謂的現代的名僧,儘管其人格如何高尚,又如何有才學,尚不能說是體得祖師聖人之精神的人。願夜深人靜時,好好地捫心思惟,吟味祖師聖人的御意。
以《觀經》看,對臨終的惡逆凡夫所作的說法被提示著。此時,善知識向病人說:
「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
生平一次也沒有聽過佛法的五逆罪人,臨終被斷末魔(註:隱喻,指臨終時業障現前的痛苦。)折磨時,除此無法為之說任何法,沒有多餘的時間聞信本願的生起本末獲得信心等。此病人聞善知識之言,從痛苦中真實心地十遍稱名念佛。所幸還有十遍稱名的生命,這樣的病人大都是無法完全地領受如來大悲心的人,由《觀經》的表面看,說其人無法往生真實的報土,但遂化土的往生,十二大劫之長時被包在蓮華中。但是這不能一概而論。
若是宿善已熟的病人,得到佛所賜與稱名的真意,說不定住於真實的信心,幸運地往生真實報土。此是有道理的,這個病人能往生到報土,不是十遍稱名的稱功,而是從無上信心出來的稱名,是依名號的功德生的十念故,依此信心的力量得以往生。不!是信時即往生治定時。這個道理,曇鸞大師在《論註》中解釋的很詳細。講信,是指名號即如來的大悲心徹到我的心中。
即使前一念是自力的疑心,後一念早已住於如來回向的真實信心故,回生死之因消失了。此信心一旦決定,往生報土的真因既決定,得往生淨土,開寂滅平等身的佛證。
《觀經》在表面,雖定為方便之經,曇鸞大師稟承天親菩薩的御意,在《論註》亦以《大經》眼見《觀經》的真實意。要言之,求稱名之功的人尚雜有自力的不純分子。往生報土的真因唯有信心,此故,雖云稱名往生,其真正的意義是信心正因,應深知這是一宗諸祖師的正意。
我們信順本願招喚之勅命時,南無阿彌陀佛的大悲心緊緊地映於我們的心,晴無明之雲霧,獲得金剛的信心。
以善導大師的二河白道之譬喻頂戴,即如來本願的無礙一道筆直地貫通水火二河的中央,被惡獸群賊追趕的旅人,現今已不恐懼水火二河,知如來招喚的勅命是絲毫也不能懷疑的大悲慈親的聲音,一步一步踏著白道前行,高興地步步走向極樂的寶國。誠西岸上呼喚的招喚之勅命外,什麼也沒有,這就是真實信心,是即正信地念佛者,念佛即是正信,正信即是念佛,蓮如上人教當流信憑彌陀即是念佛,是指此境地。
如來招喚之勅命,一旦在暗闇的胸中響起時,「啊呀呀!尊貴呀」地肩上的重擔完全放下。此名信樂一念,亦云信心歡喜。一念無疑處,歡喜賀慶之御德早已具足故,即使立於生死岸頭,亦無絲毫恐怖,滿足往生的志願,為大安住之身。此歡喜的大信心,尚有命的人,五痛五燒之世中,必是到處唯聞愁歎聲的今時,不僅真的慶喜幸福的人是「我」,甚至什麼事也都能忍耐,能過著責己恕人的生活。這份法喜聖人稱為「廣大難思的慶心」。此喜悅顯於口,即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為稱名念佛之聲相續著。是口浮稱名之人者,自然亦會顯於身禮拜,此乃法爾自然。
彌陀如來,兆載永劫間修行,其心常如明鏡般澄淨清澈,為眾生,苦亦不覺得苦,亦無絲毫這呀那呀的分別或愛憎之心,於大慈悲平等的御心上,又以平等的身業及口業,成就了因位的萬行和果地的萬德。這不外是為了我們,成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之聖業。我們於信心開發之一念時,即毫無遺漏地頂戴此名號的功德,成為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信心者即佛心徹到也)。此南無阿彌陀佛又顯於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是信心的生活。如此一看,是如來淨化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於三毒煩惱的人生,共與如來莊嚴三業的世界,唯有大信心的世界。此處聖人曰:
「諸佛三業莊嚴就(註:諸佛指彌陀)
畢竟平等無差別
衆生虛誑身口意
回施對治令解脫」(高僧和讚No.162·四四)
以妄念之心所見的人生,實是三惡道充滿的悲慘人生。儘管喊著要如何改造社會,只見妄念和貪瞋的火焰越煽越大而已。這個社會何時才能被淨化呢?結果沒有人知道。生存競爭的火花,越來越火光四濺,令人感到終於業火洞然,燒盡全世界的時刻漸漸逼近。此痛燒之世界中,正信念佛的生活一旦開始,如來的三業化為我們的三業,修羅巷一變而為念佛的道場。
當我們乘上如來的願船時,我們依舊和往昔一樣是底下的凡夫,但是由如來御覽,我們是在正覺蓮華座上的人,是極樂聖眾中的一員。如此,慶喜此痛苦的人生是在淨土的套間。正信念佛的行者,作為法德自然的妙益,身為人難守的道德亦會漸漸地遵守。在信心上,並非清楚地區分道德是道德,信心是信心,而是同攝於無礙之一道中。念佛之行,真諦即俗諦,俗諦即真諦,真俗不二的大慈悲世界會顯現。
【《歎異鈔》四講】
相關鏈接:
留言列表(7条)
[…] 信樂一念 […]
[…] 信樂一念 […]
[…] 信樂一念 […]
[…] 信樂一念 […]
[…] 信樂一念 […]
[…] 信樂一念 […]
[…] 信樂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