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默老師法座開示 釋蒙光編校 2023-09-28
我們下午來講黑板這一段文(「日沒無常偈」)。
《日沒禮讚》的「無常偈」:
「人間匆匆營眾務,不覺年命日月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自策自勵求常住。」
這是佛法緊要的地方。如果沒有真正用身體去領受這個精神的話,就枉來當人。沒有真正領受到佛法的精神,跟貓狗是沒有兩樣的。
我們得這個人身,人之所以像人的地方在哪裡?
我們都要捫心自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為何到這個世間上來?我們人生的目的在哪裡?
我們要去想想這個。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們要好好地問問自己:
人生的目的在哪裡?
這是和讚:
「假令大千世界中
充滿大火要當過
佛之御名得聞者
永得不退安住也」(No.31·二九)
我們地球的人口有這麼多,得這個人身,如果沒有遇到佛法,就跟一般的動物沒有兩樣。
得這個人身的意義、價值在哪裡?放眼天下,皆是「忙」者。
「三界皆苦,我當安之」*,這是佛,佛是這樣的存在。得這個人身,如果你的目的是以追求金錢、可以到處遊玩,以吃喝玩樂為人生的目的,這樣的人跟貓狗沒有兩樣。
*注:(太子)從右脇生墮地。行七步,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修行本起經·卷上》)
人生以吃喝玩為樂的人,因為沒有智慧的緣故(這個「忙忙」是指沒有智慧,無明),所以以此為樂。但其實這個樂是苦的,會給人帶痛苦。如果你的人生是以這些為樂,你的人生將要結束的時候,所有的業障就會現前,會痛苦得不得了。
你們大家死的時候,會留下什麼話再死去呢?你們死的時候,可以很灑脫地說再見嗎?很少人能夠這樣子,都是死得很痛苦。而活著的人就悲傷、哭泣,我們人對死別會悲傷、哀號。死的時候,你怎麼辦?平常以吃喝玩為樂、為人生目的的人,臨終時受業力的牽引,就會火車來現。
「臨終時,鬼駕著火車來現,你怎麼辦?」你會說「鬼,感謝您駕著火車來接我」,你能夠這麼灑脫嗎?看到鬼駕著火車來,有的是無限的恐懼而已。一定會來,一定會來一次喔!
(老師手指前排笑得正開心的一位同朋)你也會喔,鬼駕著火車來接你!這是真的有這種事實,不是假設的童話。當自己的面前鬼駕著火車出現,那種恐懼是無法言喻的。「臨終時,鬼駕著火車來現」,不論你怎麼趕,鬼都不會走,怎麼趕都趕不走,他要抓你就是要抓你。被自己的業力牽引,被鬼抓上火車,你還能夠輕鬆揮揮手bye bye,這樣的人了不起。有人是這樣子的,坐上火車,跟大家揮手說bye bye的。
火車來現的同時,阿彌陀佛也來接你。很多人不相信火車會來現,但是我們人一定會死,這可以給大家用「必」字做保證,必定會死,你怎麼辦?死,不是讓你發笑的問題,是真的會死,不是假的。
轉「火車來現」為「來迎」的,就是阿彌陀佛。真的能夠轉火車來現為來迎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
像大家現在都是沒有病痛、年輕的時候,要好好的聽聞。要怎麼聞呢?先用耳聞,再用眼聞,然後身聞。身聞,就是佛法滲透自己的身,這個身是包括心在裡面的,心身是不離的。滲透身心,這個叫身心徹到。站在佛的立場講,是「真心徹到」,這個真心是佛心;站在機方講,是「身心徹到」,也就是佛法滲透到自己的身心裡面來。
在中國,身心徹到的體證者是誰?
曇鸞大師、道綽禪師、善導大師。
祖師大德為我們留下這麼好的教法,你都不在乎的話,那就無藥可救了。
《日沒禮讚》的「無常偈」:
「人間匆匆營眾務,不覺年命日月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自策自勵求常住。」
能夠講出這樣的話,就是身心徹到的體驗。已經有前輩走在我們前面,留下這麼好的法語給我們了,如果你還是不相信,還是執迷於錢財玩樂,一天到晚只會去逛百貨公司,以這個為樂的話,就真的火車來現了。
中國有這麼好的先導者出現過了,現代人如果不把先覺者的話當一回事,就跟貓狗沒有兩樣。現代人瞧不起先覺者,把他們講的話當笑話,生前不把他們的話當一回事,死時火車來現,後悔就來不及了。
《御文章》講,不把先覺者的話當一回事的人,臨終的時候,生前很珍貴的妻子、兒子、財寶,沒有一樣可以幫得了他的忙。*
*注:《御文章》(第一帖第十一通·電光朝露章):誠死時,生前所倚賴的妻子・財寶等,無一相隨吾身,因此,黄泉路上・三塗冥河,唯一人獨行。
人一死,就剩下白骨而已。《御文章》的《白骨文》裡說「唯剩白骨,可悲可傷」。
為什麼說人是「忙者」?因為只沉迷於吃喝玩樂裡面,忘記自己的後生一大事,所以歌才唱得出來、舞也才跳得下去。如果你是以吃喝玩樂、歌舞為人生的樂趣,當你臨死時,有的只是什麼?悔,悔恨而已。
《白骨文》:
夫細觀人間之浮生相,凡無常者,自始至終,此生易逝如夢幻。未聞有受萬歲人身之事,一生轉瞬即過。於今,誰能保百年之形體耶?不知我先、人先,今日、明日。死別前後不定,而相續之速,過於樹根、草尖之露珠。故曰:此身朝猶紅顔,夕成白骨。
無常風一至,即閉眼絕息,紅顔色變,桃李容失。六親眷屬相聚哀歎,亦無濟於事。無可如何,唯送遺骸於野外,化作夜半輕煙,徒留白骨。傷痛之極,夫復何言!人命危脆,老少不定,各人應速速繫心後生之一大事,深深信憑阿彌陀佛,稱名念佛也。
慚愧慚愧 敬具
這篇《白骨文》要好好的銘刻在自己的心中。最好是能夠每天誦讀,把《白骨文》融入自己的身心,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把《白骨文》銘刻在心的人,臨死的時候就不會有悔恨出來。
有人說,每天都記得《白骨文》,那不就不能玩樂了嗎?你要知道,你人生的目的是為何而來,你是為了玩樂而來的嗎?還是為了再入六道輪迴而來的?還是為了去地獄,而來這個人間的嗎?好好問一問自己。
為何來這個人間?人生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入永恆生命的世界,所以人生的目的是為了往生淨土而來。世界上的人很多,可是很多人都忘記自己人生的目的爲何,然後把自己的人生用在吃喝玩樂上面。為什麼會這樣子?就是因為沒有受到真正的教育,沒有人教我們人生的目的為何,所以都把人生用在吃喝玩樂上面。
自己為何出生到這個世界來的?
你來這個人生的目的,是要做什麼?五十年、一百年,眨眼就過去了。
有人聽到老師這樣講,「那我們學佛的人,不就不能吃喝玩樂了嗎?」
是啊!你的人生目的是為何而來?
你是為了吃喝玩樂來過這個人生的嗎?那和貓狗有什麼兩樣?你要知道,我們好不容易才從三惡道轉到這個人身的。哪個好,你們自己去選擇,看你是要選擇當貓狗,以吃喝為目的,那就去當貓狗;如果不是,就是要到永恆無量壽的世界,往生淨土,以這個為人生的目的。你覺得哪個好呢?哪個才是真正的樂?
請大家再問自己一次:自己是為了吃喝玩樂來這個世間的嗎?還是為了什麼來到這個世間的?你要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
阿彌陀佛五劫的思惟、兆載的修行,都是為了要救度我。身為人,要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都是為了救度我。佛語你不聽,偏偏以吃喝玩樂為自己的人生目的,那就沒辦法了,只好墮入畜牲身。你歡喜當畜牲嗎?你一墮畜牲,要出來就不容易了,會不斷地流轉。
什麼時候是超出三界的時候?今,今現在。得人身是現在,今現在得這個人身,所以要把握今生,超出三界輪迴。中國的先覺者善導大師等,他們出家求道,這個道是出離生死之道。得這個人身,你的人生不以出離生死為目的,終日只是吃喝玩樂,那是自願墮為貓狗。唯有自己被彌陀救度,你才有能力救度其他的貓狗,這個叫還相迴向。要自己先被救度了,才有能力救度他人。你自己沒有被救度的話,如何能夠去救度別人呢?
不把佛法當一回事的人,你的人生一定會後悔的。這不是聽聽而已,而是要真劍,要玩真的。求道是玩真的,不是拿個假刀在那裡比一比而已,而是要不惜身命。真正拿真劍求出離生死之道的人,是釋迦牟尼佛。我們不要只是模仿,出離生死之道不是用模仿的,是要認真的。有宿善的人,是從出生到這個世間開始,就以這個為自己人生的目的,他是一直線地求道的。那麽,出離生死之道需要什麼?需要老師,需要遇到得道之人。你們遇到自己的導師了嗎?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以前對自己的出離生死問題認真求道的人,是入山修行的,有時候都還有生命的危險,因為在山裡修行,山裡面有野狼、老虎,不小心會被吃掉。出離生死之道,不去尋找善知識,認為自己夠聰明、力量夠,自己讀了幾本佛書,就以為自己已經很懂,這種人會走到旁門左道去。
(休息一下)
要有很多問題才對。沒有問題的話,表示大家對自己的出離生死之道漠不關心。有把自己的出離生死之道放在心上的人,聽到老師講這一席話,應該會有很多問題出來才對。
(問)修二力法門的修行者,相信憑自己修習五戒十善以及彌陀的願力,一定可以往生,這樣的觀念,問題在哪裡?
(答)問題在於不知道什麼叫做凡夫,不了解自己是凡夫。什麼是自力的修行?自力的修行,就好像要你不要用梯子爬到天上那麼的難。
凡夫修自力,就好像沒有用梯子要升天那麼的難,有這種觀念的是在親鸞聖人的時代,善導大師也是這樣,那就好像不坐飛機就要在天空飛一樣。這個話是中國人講出來的,中國有句話「難如登天」。以前的人曾經想用樓梯爬到天上去,爬不到,所以才有難如登天這句話。你們有在修五戒十善的人,你捫心自問:你真的修五戒十善了嗎?在談五戒十善之前,先講人,你有做到孝順父母了嗎?你對自己的父母有真正的盡孝了嗎?再來談五戒十戒。你有認清自己是凡夫嗎?把五戒十善掛在鼻子上,認為自己有在修五戒十善,那個都是非常憍慢的。真正修五戒十善,不只是救度人,貓、狗、蜻蜓、蝴蝶,也要救度。
人如果真的可以修五戒十善,就不會有火車來現了。火車來現,是從哪裡來?自己的我執,是自己的我執造火車出來,把鬼引來的。是自己我執的業力,招引鬼駕著火車來現的。真的持戒清淨的話,是要無我的。三輪體空,就是無我的精神。你真的無我了嗎?
凡夫,如何能受持得了五戒?我們每天都是活在別人的給予中,都是別人在為自己,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別人的恩惠,你如何是持戒清淨?我們人很難捨出來,真正的捨,捨不出來。別人布施給我們,我們很高興。今天有同朋帶水果過來,「這下有橘子吃了,有蘋果吃了,有餅吃了」,開心得要命。叫你掏錢去買,錢都掏不出來。我們會去吃別人買來的,可是很難會想去買來給人家吃,這個就是人。
貓跟狗,牠的食物決不可能分給你吃的。有養狗的人就知道,狗的食盤食物一放下去,牠不可能讓給其他狗狗吃的,別的狗狗湊過來,牠就兇過去。人也一樣。為什麼是這樣?我執。人能夠做到的極限,是對自己的孩子很捨得,可是對別人的孩子就捨不出來了。你們有談過戀愛的人,自己愛的人可以送他什麼的,不愛的人你會送他東西嗎?所以戀愛也是我執。火車來現,是我執發現出來的,是我執引鬼來的。本來沒有鬼,但是我們的我執會造鬼出來。我們的心中就有三隻鬼在,貪鬼、瞋鬼、痴鬼。這三隻鬼不只住在我們內心裡而已,也會慢慢地折磨我們,讓你痛苦得不得了。
(問)佛在禪定中可以看到過去、現在,預知未來?這樣看來,我們的一切都成定數,比如何時學佛、往生,那我們努力學習佛法有何意義?
(答)沒有錯,佛在禪定的境界裡面,可以看到過去、現在,預知未來,這個眾生什麼時候成佛,也在佛的眼中。會問這個問題的人,是一個懶惰蟲,把責任都推給佛,自己一點也不努力。你努力學習佛法,和佛在三昧中觀知現去、現在、未來,這個是沒有衝突的。我們人不論如何努力、精進,是沒有辦法離開我執的,所以愈精進、愈用功辦道的人,會發現自己的我執愈重,原因就是在於這裡。我們離開不了我執,所以媽媽也只是自己的媽媽好,所以結婚以後為什麼會婆媳不合?因為婆婆不是自己的媽媽,媽媽說自己不好,可以忍受;婆婆說自己不好,你就會受不了了。
所以婆媳不合,就是從我執來的。你看小孩子很可愛,但自己的孩子最可愛,我們只能愛自己的小孩子,別人家的小孩子你沒有辦法去愛。不信你試試看,你的孩子跟別家的孩子一起去考大學,別人家的孩子高中了,自己的孩子落榜,你心中什麼滋味?恨死那個小孩子了。我們的執著很重,以自己為中心,「我的」孩子、「我的」家,和自己有關係的,都在我執的範圍之內。我執,是苦惱的根源。
(問)不論佛在禪定中有沒有看到,修習佛法本來就是人生的真實目的和幸福,所以不管有沒有看到,我們人都應該努力去修習佛法?
(答)從自業自得上來看,你剛才講的理是通的。你自己不工作賺錢、不養活自己,別人工作,你去請他給你食物,這種心是乞丐的心。自己不付出勞力,想分享別人勞力的成果,這種心是乞丐的心。身為人,你自己要能夠負擔自己的三餐,你自己的生活要自己負擔,不可以讓別人去負擔自己的生活,那你當個什麼人?
我們人是個人主義的存在,不是平等主義者。要顧自己都很難了,如何顧得了別人?所以人是個人主義的存在。
(問)鄉下聞法的人很少,沒有助念,這樣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嗎?
(答)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反而鄉下人很樸實,你叫他念阿彌陀佛,他就很真誠的念阿彌陀佛,反而這樣的人能夠被阿彌陀佛接引。在日本有句話,「老實人心中佛來宿」。
(問)老師說想要什麽是乞丐的心性,那我們想求法的心是不是也算這一類?
(答)那個不叫乞丐,是物你才需要去要。法是無我的,無我的法,你哪裡要得到?你只有受的份而已。今天不是下雨嗎?雨是無我的。出門,每個人都被淋濕,不會只有你特別濕,別人都不濕。把請法、求法跟乞丐要飯想在一起,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問)平生業成(出離生死),應怎麼做?如何才算是走上了道?
(答)答案是:對於佛法、佛心,你不要獨占,而是仰信。對於法,我們只有仰信的份,不是獨占的。就好像你在呼吸空氣一樣,是很自然的。什麼叫獨占?就是聽聞佛法,「啊,我懂了,我知道」,這是獨占佛法,把法占為己有。不是去抓這個法,而是仰信。我們呼吸空氣,這獨占不了,我們不會說「我懂得空氣了」,不會有這種心。
聽聞佛法,就像空氣吸到體內來,空氣無我地進到我們的身心來。聞法像呼吸一樣,但是我們人因為有我執,就會有「我聞法聞多久了、我知道了多少、我怎麼怎麼樣」,把「我」搬出來賣弄,這個就是獨占的心。
(問)離開老師,在家拜讀《正信偈》和真宗的開示,是不是聽聞的一種?
(答)真正的聽聞,是要依止善知識,這個才叫聽聞。但是在沒有人的情況下,只有透過拜讀聖教。那是用什麼心態拜讀聖教?老師在的時候,老師講法給我們聽;老師不在的時候,就變成書、聖教講法給自己聽。有老師在的時候,要盡量依止老師聽聞佛法,你不要聽了這個以後,「反正在家看書也是一樣」,你就不來聽聞佛法,那種心是懈怠、懶惰的心。我們就像小朋友一樣,走對路需要父母、祖母的教導。你還是小孩子,不聽父母的教誨,如果老師在,不來聽聞老師的講法,認為「自己在家裡拜讀佛書是一樣的,也是聽聞」,用這種心態來想,就好比小朋友不聽爸爸媽媽的話,自己去看書,以為這樣就能夠看懂。
你能夠信善知識,透過善知識,你才能得到更大的信。為什麼善知識很重要?如果不是透過善知識聽聞,人很容易產生私見,自己的知見。獨學的話,很容易產生我見。
有我見的人不曉得那個是他的我見,他認為他那樣子是很對的。
《歎異鈔》裡面講,「唯有蒙信良人(善知識)所言外,沒有別的竅門。」(第二條)就是在講要透過人,才能真正的起信,才不會落入我見。
(問)求道要出離生死,又談到孝順父母,這兩者會有衝突嗎?
(答)孝,是道。孝順父母,是道。不孝父母的人,已經背道而馳了,如何能夠求道?會問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一種情況:孩子學佛,父母反對。求道是我們人生的目的,但是不能因為父母反對自己學佛,你就不孝父母。也有父母信基督教,但是孩子來學佛,所以父母反對,這個問題就在於父母了。
佛法是道、佛道,學佛是要順佛道而走。你學佛,父母反對,那要不要學佛?還是要。那要用什麼心態學佛?不要因為父母反對自己學佛,就對自己的父母起反感,這不是走佛道的人應該有的心態。而是透過自己學佛,你會發現,為什麼父母會反對?那是自己的業障。是自己去找這樣的人來當自己的父母,透過父母的反對,去體知自己的業障有多深重。所以不要對自己的父母起反感,反而是自己要更精進的求道,透過身心學道,慢慢地感化自己的父母,感動他們來學佛。
世界上迷信的人很多,正信的人很少,如果你的父母是信其他宗教,那你就要用耐心慢慢地去引導他們,這個是需要花時間的。
(問)為什麼愈精進的人,愈會發現我執重?
(答)當你集中於一方的時候,集中精神在這裡的時候,這一面就看得出來了。看得到左邊的人,就能看得到右邊。因為道、佛法是清淨的,所以求道的人愈精進,就愈看到自己的污穢、我執,這種就是迷。所以愈精進的人,會愈看清楚自己的我執。
(問)什麼是我執?
(答)以自我為中心來看事物。
(問)佛教裡的「自我」又是怎麼講?
(答)那是凡夫的自性。
(問)凡夫又怎麼定義?
(答)只顧自己的事的,叫作凡夫,只顧自己的人。
(問)怎樣叫作只顧自己的人?
(答)只想自己好、自己的小孩子好、自己的家人好,對人不親切,這就是以自己為中心。
(問)潛意識沒有說想為自己怎樣,但卻採取了保護措施,這是什麼緣故?
(答)所以才說這個是凡夫的本性,凡夫的本性就是我執,一起心動念,反射動作就是我執。
(問)這個我執應該對我有利,因為保護了我。
(答)對,就是因為保護自己,所以才叫作我執。
(問)其實也保護別人。
(答)人為了保護自己,是犧牲別人的。
(問)不是的。
(答)你如果堅持你的想法是對的,就不用到這裡來了,可以到別的地方去。這個就是我執。
(問)……
(答)彼未必是迷,這個迷是錯,而自己未必是聖,是說自己不見得是對,「共是凡夫耳」(《聖德太子憲法》第十條),彼此都是凡夫。所以當我們以為別人是錯的時候,要想想這句話,「彼未必是迷,己未必是聖,共是凡夫耳」。當我們看得到別人的缺點的時候,表示自己具有同樣的缺點,才能夠看得到別人的缺點,才會去說別人的缺點。所以我們彼此是五十步跟一百步,不要龜笑鱉沒有尾巴。講這個話的是聖德太子,「共是凡夫耳」,彼此都是凡夫,聖德太子是日本推古天皇的太子。
(問)我們要依誰修法?
(答)靠這個法門的開山祖師。如果你是中國人,就是曇鸞大師、善導大師,以他們為師,依止他們來修學。修學佛法、走佛道,最要不得的是什麼?獨學最不好。自己去想、去理解、去解讀,這個是最要不得的。
(問)怎樣才能出離?
(答)能夠真正對佛低頭、仰信佛語的人,才能夠真正的出離。不要把自己的我見拿出來舞弄。真正仰信的人,他的我見就能夠滅卻。但是凡夫很少能仰信,而是不斷地在舞弄我見。
(問)何謂無我的法?
(答)雨從天空下下來,風從西邊吹過來,這是無我的法。這是不用人腦、沒有動腦的世界,就是無我的法。像你這樣子動腦的人,就沒有辦法無我。
(問)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善知識?標準是什麼?
(答)如法受法的人,才叫作善知識。在中國,舉例來說明,善導大師、黃檗禪師、臨濟禪師,他們都是如法受法的人。
用我見去想佛法,那都是執著。如法受法,這是沒有自己的計度的。山裡面的樹,不會吵架。你到山裡面,看到開得很漂亮的花,你忍不住把花摘下來,帶回家,那個花不會對你大吼大叫;那如果是人的話,你摘看看?
福州 2007.12.23下午兩點
留言列表(4条)
[…] 人生的目的 […]
[…] 人生的目的 […]
[…] 人生的目的 […]
[…] 自己哪有比別人高尚、特別?也是凡夫一個,可是我們凡夫因為我見很強,當他會看幾個字、會看幾本書、會講幾句話,就自己為比別人高超,就現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忘記了「我也是凡夫」,這都與親鸞聖人的精神相違背。(光按:本系列中老師不斷提醒我們,「我是凡夫」的事實。可參:二利圓滿的世界;人生的目的;真理就是光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