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默老師法座開示 釋蒙光校訂 2024年08月17日
年頭法座
日期:2002年1月3日下午1點
場所:神戶法雷會館
講師:野瀨瑞默老師
錄音整理:蘆澤秀治
中譯:正耀 同朋
中文校訂:釋蒙光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身度此身。大眾!當至心皈依三寶。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各位,恭賀新年。雖是一句尋常的問候,但去年一年承蒙格外關照,深表感謝。接下來今年也請多多關照。新年伊始,在百忙之中來參詣法座,不勝感謝!
今天計畫是到四點,資料也拿了很多,有《法雷》雜誌,有《明信片說法》,還有一個別的。我在想以什麼主題來結緣。今年新的法雷日曆扉頁是「枯木龍吟」,這個是之前館主也說過的「就這樣」,那我們就借此因緣講一下「枯木」。
枯木雖然是枯木,但要明了逆謗屍骸也能得到救度的「就這樣」,就需要學習大藏經。不去學習大藏經,哪能懂得「就這樣」的道理?瑞劍老師也屢屢告誡我們,光記得「就這樣」是一點用也沒有的。老師的父親一輩子教的,直到老師三十七歲,都是「就這樣」這一句。之後老師在桂老師門下二十二年,是「就這樣」的證據。就是這麼回事。所以,老師說:「我學的佛法,是父親的『就這樣』,和桂老師『就這樣』的證據。」因此,他跟著桂老師二十二年,拼命地研究《教行信證》的真髓。這樣,真正的「就這樣」就會活起來。這些我也不知說過多少次了。
所以,如果是唯之唯,就與「就這樣的救度」相應。但如果像法然上人那樣,閱藏凡五次,仍然不知「就這樣」的道理,於是在黑谷的報恩藏哭泣痛苦,最後又深入經藏,頂戴《觀經疏》,「前後讀過八次」,才明白所謂的「就這樣」,知道我輩獲救,實是「阿彌陀佛於法藏因位之昔已定」。這無條件的救度,是法藏菩薩早已定好的。但要認識到這件事,閱藏五次還沒弄明白,還是以為自己要怎樣;看善導大師的著作,看到「眾生稱念,必得往生」,過於著力在「眾生稱念」上。
這個稱念,是念佛。因念佛而得救是佛的本願。這個「就這樣」的背後是「願力無窮」,「就這樣」和「願力無窮」是表裏。因此,聽到「就這樣」,就會心想「本願真是可貴!」沒有這個反應,這個「就這樣」就是假的。這個,是一生的課題,是禪宗所謂的公案。
有件事情印象深刻。當時剛好是彥根、大垣的演講連在一起。開始老師去了剛進大垣的一個地方,然後去了彥根,彥根講了兩天。前一天講了一天的「就這樣」,大家都說,老師都在說「就這樣、就這樣」,說什麼「就這樣得救真是難得」「就這樣就可滑進淨土」。老師訓斥說:「我可沒說過那些,那樣說的人也會就這樣滑落地獄!」他在大垣的郊外突然提起了這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聽到就這樣,為什麼感恩本願?」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說是「就這樣真難得」,聽到「就這樣」,就說「就這樣真難得,就這樣就可滑進淨土」,這樣的人都會滑進地獄。——漏掉了阿彌陀佛和本願啊!只聽到「就這樣」「就那樣」,為什麼「真是願力無窮,尊貴無比」出不來呢?這樣的聽法,盡是「想去淨土」的欲望,如果被說「就這樣」的話,就會說「啊,就這樣就能去淨土啊」,這是太厚顏無恥了
這樣,到車站去接老師,經過寺院的書院時,他突然說了這番話:
「今天同行聽到有人在做怎樣的修行,就『那種修行太難了!』聽到『就這樣』,就只聽進去『就這樣』。聽到『就這樣』,馬上就『阿彌陀佛真難得』,為什麼出不來?
大家跑來說『今天謝謝老師了!「就這樣」,今天的說教真難得,原來就這樣就可輕輕鬆鬆上淨土』。等一下!我沒這麽說教啊。我不會這麽說教。
不管怎麽說,阿彌陀佛法藏因位本願的尊貴,『如來興世之本意,在開顯本願真實,教以難值難見』,我講這個『本願的威神功德』表現在何處。聽的人呢,聽到我說『就這樣』,就想『啊,阿彌陀佛真偉大啊』,當下的心即成了『佛心凡心一體』,成了『我的如來』,成了『我的本願』。
若都只是他自己,淨為自己去淨土而高興,這樣的人能去淨土嗎?這樣的人去的地方,都是地獄的火車等著他。」
那是我大概五十多歲的時候,印象很深刻。然後老師說:「就這樣」和「願力無窮」是互為表裏。
所以,聽到「就這樣」,為什麼想不起「願力無窮」?
然後,老師說:「我從父親那兒學會了『就這樣』。而真正懂得這個『就這樣』,從心底名實相副地領受這個,還是因為桂老師二十二年的薰陶」。
你說,都「就這樣」了,沒什麼要做啦,不要去寺院啦,不要學習啦。假如你這樣說,就是錯認了「就這樣」,太過自我了。越是對「就這樣」有了解,越是會對「願力無窮」憶念相續。
枯木雖然是枯木,但有龍吟。龍吟,枯木中間有龍的聲音。
這個日期是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的3月15日。原件不在我這兒,去了鹿兒島。當時在滋賀縣縣廳,縣廳所屬的勞動基準監督屬的人來了,老師常去和他說話。有天寄了明信片給我,讓我去大津什麼地方找上野。在我眼前寫的。但這個要拿給人家呀,我就拿著影本又重新複印了一份,複印在和紙上。這個也曾在《法雷》雜誌上發表過。叫「枯木龍吟」,寫的是比較難的東西。
於『碧嚴集』曰:
「髑髏識(心)盡喜何立」。
如成白骨,則無喜亦無悲。
又曰:
「枯木龍吟銷未乾」。
若成枯木,則聲無音亦無。莫思為無生命,秋風颯颯吹,寒風蕭蕭掃枯木,鳴聲咻咻。是天籟之音樂也,聽聞之人有否?
人活著時,被囚於喜、怒、哀、樂、愛、惡、欲之七情,被囚於是非善惡,依智愚、褒貶而陞愛憎波,燃瞋恚火。是真實的人生呀,成真人否?
沒量的大人如大死人。活著之原樣,死過一次再來吧。
這是老師想說的:
活著之原樣,死過一次再來吧。死了之原樣活著之人其音尊貴。
這個「就這樣」是真正能「就這樣」地領受「就這樣」的人。在活著時死去。
雖然活著,作為一介凡夫的價值是什麼?凡夫活著,是空虛,是夢幻,無真實,我等都是煩惱成就的。所以,叫這凡夫死一次,讓凡夫死掉。死過了再生。能夠生時死過一次,死去後再生的人,其言尊貴。
聞無聲之聲吧,繪於屏風的松風之音實妙哉。未生前之父真懷念呀。生前之一句,聞之人有否?
這些都涉及到禪了,可能不大好理解,但這中間有老師想說的。
超越愛憎、善惡和智愚,而從超越處出聲,那即是,
「枯木龍吟」。
所以,下劣凡夫,徹底做個煩惱具足的凡夫。徹底碰壁,碰壁後發出的聲音,是誰的聲音?
超越愛憎、善惡和智愚,而從超越處出聲,那即是,
「枯木龍吟」。
愛憎、智愚、善惡,是何者呀,其結果又如何呢?
大死人之聲,是心性的鳴響,其心情是如來的大慈悲心。請念佛喲、請念佛喲!念佛,由何處來呢?雨降,雨自何處來呢?風吹,風自何處來呢?
從無心的世界來則是無呀。從無心、無我而來之物是真實物。由愛憎而來之物是瞋怒、是愛欲。千中得成一者亦無。哀哉,愛憎的奴隸,奴隸是誰呢,在何處呢?
到聽聞大死一番「枯木龍吟」之聲者始知自己,始知自己之地位。知自己之人有否?知自己者,忘自己也。由忘己的境界發聲,云為:
「枯木龍吟」。
唯有如來,能發此聲。清淨而真實之聲是如來的聲音。
「南無阿彌陀佛」
即是。聽聞清淨真實之聲者,阿呆最好、阿呆最好。嬰兒最好、嬰兒最好。大阿呆能聞「枯木龍吟」。聞之事易易,聞之事難難。
忘了自己之如來之聲者,忘記自己而無聞的話,就被無聞吧。本願招喚之勅命,唯就那樣地聞吧!非聞、非信,唯招喚聲遍響著。如風吹柳,直到被聲風化(教化)為止聽聞最好。
花雖亦花 月猶昔月
但唯成 其自身哉。
佛法 非聞 非信
唯呼喚聲之 遍響。
若以耳見 以眼聞者 則無疑
枯木龍吟 檐頭滴水。
無論怎麼說呀 人生是苦
勿忿怒喲 勿忿怒喲。
生也好死也好 與佛共 行旅。
瀕死時 剩下什麼呢 有什麼呢
如能通過真宗領悟到這樣的地方就很好。
本色凡夫,
瀕死時 剩下什麼呢 有什麼呢
是夢呀 是夢呀!
可依憑者 彌陀的呼喚聲 唯此一事
本願力 好大呀!
臨終的病人先生就是枯木呀。雖是枯木,但尚未龍吟,未聞龍吟,因此是如犬死(白死)同樣的病人。
這是徒然死去的枯木。因為這是不會龍吟的枯木,所以是像狗一樣徒然死去。
由枯木之口所出念佛,此也,是真龍吟。
成枯木吧 成枯木吧!
勿以眼見 莫以耳聞。
徹底枯木龍吟者
無事可說 無事可聞。
成煙頭之輕煙 嗨,拜拜再見
夢醒時 是御淨土呀!
波濤暫且作 月光
立即圓 夢醒之時分。
枯木龍吟 無事可說 無事可聞
本願力的 獨働。
昭和四十五(1970)年三月十三日
瑞劔 八十五歲
八十五歲的時候,看著他潑墨而成這幾個字。
就像這裏寫的,如果自己成了臨終的病人就會知道自己的價值。這是真正的枯木。假如這個枯木是不能龍吟的枯木,那是徒死的枯木,朽壞的枯木。然而,枯木雖是枯木,從枯木的全身,湧出如來悲智的光輝。這就是憶念,是念佛。這時,他是枯木,也不再是枯木。這是妙好人,是凡夫,又不是凡夫;是稀有最勝人、妙好人、上上人。
這是今年日曆的「枯木龍吟」。這是做到「就這樣」的人的樣子。「就這樣」的道理太容易聽到了,就不珍惜「就這樣」,變成了口耳之學。所以,一生聞法,在寺院一生聞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都已經『就這樣』了,沒什麼可說的,也沒什麼好聽的,就不聽了。」不要停留在這樣的地方,就是真正活著的枯木了。做透了枯木,超越了枯木的人,沒事也要聽聞。雖然不要求你報謝佛恩,但你會想去報謝佛恩。成為法之身,法躍動於全身。
凡夫做不到這樣的事。凡夫雖然會打算盤,但有個超出計算的世界,好比大漩渦把我們捲進去的世界,那是枯木龍吟的世界。所以,淨土真宗的信心之「行者」——這是借用禪宗的說法,無論去到哪里,都是真正的了不起,就連釋迦都會說「這是我最好的朋友」。那時,「觀音、大勢至是勝友」,這不是虛言,是真的。那種境界,在相應時我們能稍微有所知見。
所以,「就這樣」的一句是:「『就這樣』之言淺,本願深。」
如果成為嬰兒,到了沒有思慮的嬰兒般的境界,就沒有必要說什麼。可是,大人的小孩(按:行爲想法上自認是有力的大人,實際無力解決生死問題,如小孩),小孩的大人(明明內在無力、行爲想法幼稚,卻表現出有力大人的樣子),就會去想問題。馬上判斷,馬上打算盤,算盤打得再好,都是「空言」「戲論」。所有的安排都被打碎了,只有配合着那珍贵的佛心世界,佛智世界,大悲世界,才会被告知,被照亮。被告知并照射的,就是被光明所拥抱,被拥抱的这样的世界。所以,捨掉一切的算計,比照那尊貴的尊貴的佛心的世界、佛智的世界、大悲的世界,才會看到「愚癡的我」,被照見自己的愚癡。被看到、被照見是指,就這樣地,被光明所擁抱,被擁抱著,就是這樣的世界。
說到「就這樣」,有一位勸學說:「有『就這樣』這回事嗎?」這位勸學很生氣。我說這事,是真有過的,在廣島縣。說什麼那在現在的世界行不通,那只是「機受」的「就這樣」。那是沒有這個(「願力無窮」)的「就這樣」。所以那個勸學說:「沒有這樣的傻事」「這樣胡說可不行」,很是生氣。這個人現在過世了。
(譯注:勸學,淨土宗和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等的教學最高位。是宗教學問的最高權威。機受:此處指機方、即凡夫這邊自以爲是的領受。)
所以,隨隨便便、像順口溜地說「就這樣」,有說得對的時候,也有說得不對的時候。
後來,老師在年老的時候,也說「就這樣」,但「本願力好大呀!」。有法的功德、有法,這就無可指摘了。佛慈悲廣大,慈悲廣大,無論罪有多重,本願大故,慈悲大故,絕不舍棄我們。所以,你、我都逃不出如來的慈悲。所以,不要擔心所造的罪業。如此一來,就能「就這樣」了。所以,「就這樣」也要自己頂戴,跟人說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廉價推銷「就這樣」,那就是弄錯了,就會像剛才這樣被和尚罵。
有人可能會錯意。「就這樣」的話,那就可以不去寺院啦,寺裏也不要來我這兒啦,不用給寺院佈施,也不要去做「永代經」啦,會有這些說法。
(譯注:永代經:寺院接受信眾佈施,每年在逝者忌日或春秋兩季彼岸進行誦經,作為供養。日本將春分日、秋分日的前後七天稱為彼岸。)
所以在對別人說之前,先要把問題作為自己的問題,徹底頂戴「就這樣」。徹底「就這樣」就是:
願力無窮故,就這樣地
無明長夜之燈炬,智眼昏莫悲歎;
生死大海之船筏,到哪兒都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本願。
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如來慈親故,我什麼也不用做,
就是這樣的「就這樣」。
本來,「就這樣」是十分精進努力,吃過苦頭的人,為來生的問題而痛哭過的人,因為「就這樣」一句話而突然醒過來。對沒有吃過苦頭,沒什麼佛法,也不想精進、沒有正確態度的人,你對他說「就這樣」,可能要讓他怠惰。因此,語言是「雙刃劍」,很可怕。老師也經常說這個。
說到「雙刃劍」,他說:「原本挺好的一件事,也會很可怕。原本很好的,該一對一的時候講的,結果對著一大幫人,不分情況地說,會讓人誤解。」
老師的父親、師父的教訓是「就這樣」的一句。但老師在講的時候,他自始至終都在強調,「就這樣」的依據是「無礙光明」。老師的父親也如此。老師在父親死後,大約三七的時候,夢見了父親,說:「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暗慧日,最三(譯注:瑞劔老師俗名),是這個喲,就是這個喲!」說完,就消失了。這個是老師父親的「就這樣」。所以「就這樣」和「難思弘誓」是一回事。如果「難思弘誓」一點兒也不知道,只知道「就這樣」,這種不協調其實就是不徹底。難思弘誓,是渡過難度海的大船,無礙光明,是破無明黑暗的慧日,就是這個,「就這樣」指的就是這個。父親在三七的夢裏出現,又消失了。這些在老師的文章中常常寫到。他說,將「難思弘誓,無礙光明」徹始徹終、懇切地剖析給我們的是桂利劍老師。所以,「機」的領解用「法」來解釋,而「法」的領解,要在「機」上頂戴。不管從哪里出發,「從機到法,從法到機」,如果不能融通無礙,那還是會卡在哪個地方。這裏他也講到的,「圓解證入之輩甚以尠」。這次我們講「淨土真宗純粹的安心」,也就是這個,我們要一生堅持相續。現在是新年伊始,我們要下新的決心。
這是日曆的表紙(封面)。《法雷》雜誌裏面也想提這個,但是頁數不夠,就採用「枯木龍吟」。
所以,一月之初,我們要提「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大家有沒有頂戴這個「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呢?我也在年底,在老師講過的話裏看有多少可以拿出來在來年演繹的。在遴選的過程,讓我感到意外的情況還有好幾次。在這個28、29頁的地方,有「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
「敬三寶」,大家可能覺得司空見慣,嘩地一下過去了。不能說沒有這個傾向吧。那敬三寶是什麼意思呢,然後是這個「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敬畏佛的教誨,對父母盡孝,這是幸福,也是幸福的源泉。皈依佛法,聽聞佛法,除了這個,沒有真正的幸福。孝親也從這裏來。「從傾聽佛法的世界出來的孝親行,才是真的孝親行」。這樣一直看老師的著作,看了幾本,帶著以前的回憶,從三五本書中,總是能找到很好的話。「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這句話雖短,但內容很深。「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這句話說起來,很可能「說的對啊,說得太好了,說得妙」,就完了。如果能一直頂戴踐行,就會像28頁寫的那樣,
敬佛法僧,生大歡喜。
這個是基本。
佛法僧三寶,這三個就是一個,中心是佛。當然以法為中心也可以,但還是佛好些,是三寶的中心,故我們要敬佛。要怎麼敬佛呢,就要念佛的慈悲。「佛心者大慈悲是」,要念佛的慈悲。這就是淨土真宗。念佛的慈悲,福就來了。
篤信三寶就是入學,所以,佛法的入學是從皈依三寶入。佛法,不要忘了佛法僧三寶為本。讀了那麼多書,道理也很能講,有沒有皈依三寶呢?假如沒有皈依三寶,那就是不珍惜佛。扔下家裏的佛壇不管,搞什麼佛典研究。這世界上,人家的事,我們也不能多說。但我們要知道偉人也有欠缺,注意不要落在那樣的地方。看到別人的樣子,要改正自己的過失。這個很重要。
以前聽老師說過,有位日本第一的大學者,在夫人死了以後,也不知道要向佛合掌。在葬禮那天弟子說:「今天要向著佛陀,掛上念珠,念南無阿彌陀佛,拜佛。不這樣的話,不好看。」他說:「是嗎?是這樣拜嗎?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嗎?」這才在夫人葬禮那天,在寺院本尊面前,知道要合掌去拜。這個日本第一的大學者,還是編過日本大藏經的大學者呢!
這種事我們聽過好幾次了。雖然他們是學者,但缺了對佛法僧三寶的皈依。通過這也告訴我們,這樣反常的事情不行。這不是去批判那個人,而是通過這件事我們要得到教訓。
如果不懂皈依三寶、崇敬三寶的重要,不知不覺間就會搞成學問了。這樣的事情,如果沒有告訴我們,我們就會變成這樣。大家有沒有這種情況呀?沒有這種情況,不是大家了不起,而是身邊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老師們,從小就教大家首先要向佛陀、要向佛壇禮拜、合掌、念佛。所以大家也很自然地、理所當然地做了。這個不是你們聰明。來這裏的人,從很早很早以前,從佛教傳到日本以來,從聖德太子以後,就已皈依三寶,這是家庭的教導,一代代將這個繼承下來,我們才會在無意中就能做到。沒有這個的人,就會像如今的大學者,連向佛合掌都不知道,還說:「啊,是這樣合掌嗎?這樣?」
最近還聽說,東大的大教授,來寺院進行演講。咚咚咚咚,也沒有拜佛,咚咚咚咚走過來,馬上就演講了。當時想:「此人是何方神聖?」又過了大概兩年,這次像變了一個人,在佛前很恭敬地合掌禮拜。然後站著念一段偈文,再開始講課。當說起「那位老師變化真大」,有人說:「那是夫人過世後,過得很不好,心境不佳,要洗心革面,才變成這個樣子的。」就是這樣啊。
此處,
「皈依三寶是入學」,「篤信三寶是入學」,「佛法,莫忘佛法僧三寶是根本」。
每天早上,莫忘佛法僧三寶之恩。三次掬水洗臉。因為「佛、法、僧」,所以是三次,在洗臉的時候,「佛、法、僧」,用水洗三次臉。老師洗臉的時候總是如此。老師很珍惜眼睛,所以他用自來水直接洗眼睛。手掬自來水,洗三遍,三遍。這個我聽過很多次。因此,洗眼睛的時候也是「佛、法、僧」,洗眼三遍,洗面三遍,這麼個習慣。習慣是養成的。這些話寫在《本願力》這本書最後的歌中。我看到以後,也是儘量做三遍。這是模仿,還是要模仿的好啊。更早前,在五六十歲左右還只是聽說,真正的模仿能做到,要過了七十。現在就這樣做。眼睛也用自來水洗。這不是別人的眼睛,是自己的眼睛,所以要認真地清洗。流了眼淚,不去管它,眼睛還是會昏的,所以,自己的眼睛要經常去清潔。要這樣子做三遍。這些事,雖然是非常小的事情,但老師是良人(譯注:即善知識),我們照老師做,模仿父母和模仿老師不會有壞處。以前人說:「父母的話、茄子的花,千中無一虛假。」
(譯注:茄子開花都會結果。父母為兒女著想,來自父母的忠告肯定是有用的。)
「親切,是親身接受如來的大悲,自然散發的佛光。」要問真正的親切從哪里來,人的親切是銀樣镴槍頭。道德上的親切,從人的道德來的親切,做比不做要好。但這稱不上真正的親切。
自己要是成了「接受如來親切」之身,就會知道「我在接受佛的大慈悲」。醒悟到這個,看到的,摸到的,「這些都是如來的子女、兄弟啊」。這樣的話,「我不能怠慢他們」,自然就會生出親切。這樣的話,一只蟲子、一只螞蟻,都不會去踩踏。有人要說:「這樣呀,那你覺得蟲子、蟑螂也很可愛呀」,但我們慢慢習慣後,也會說:「這個蟑螂也是阿彌陀的孩子,我自己過去應該也曾做過蟑螂。」蟑螂不知道是什麼性,還有蛇性呀,蜈蚣性等等。
在年底,我也做了些校對,查了大藏經。發現《法雷》的書裏面經常出現《智度論》的引文。上面寫著《智度論》幾卷,一查,在那卷並沒有。於是就去查百卷本《智度論》,結果有了另外的發現。當時覺得很吃驚。它寫到過分奸邪、狡猾的人墮落貓頭鷹、蠍子等境界。欲望太深的人,欲望深重的三毒中,特別是貪欲重者,雖然沒寫蟑螂,但墮落成什麼什麼,都寫了很多。然後奸詐,背著人做什麼事情,會轉生為狐狸,「野干之身」,這些寫了太多。愛欲太重的人,是什麼呢?我要是再抄一遍可能比較有趣。當然說有趣,就辜負這些文字了。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東西。我們在過去,生為蟑螂、狐狸或貓,貓狡猾,狡猾的人變貓。狗是比較老實的。這樣的話,蜈蚣、貓,還有什麼蜂呀,因為自己的性質而墮到那樣的世界。《智度論》裏龍樹菩薩這樣說了。我們去看這些,那麼狗呀貓呀,蜂子,蟑螂,蜈蚣,這些都是我們呆過的境界,那是我們的故鄉。那樣的話,什麼都可以轉生為現在的人,如何還能因為自己是人,就好像很了不起,看輕那些生命?那是我們的兄弟。如果讓佛的慈悲照到了,被本願之光照到了,一切眾生都在此本願之中。「你還在那裏嗎?你怎麼還是蟑螂呢?我已經是人類了,被拉出來了,你還在做蟑螂嗎?早點轉生為人吧!」慢慢我們就懂得這種親切。這是頂戴如來慈悲者出現的自然之光,這個是佛光。
我昨天在餐廳吃飯,不知什麼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這時,出來一只這麼大的難得一見的小家鼠。「你在這樣的地方呀?你在那裏呆著很冷吧。我這裏有點心,把點心掰碎了。有人在你不敢過來,我去那邊了,你再吃吧。」說著,把東西丟給它。會有這樣的想法,自然地。
「你下次也要投生為人哦!」「你瞅著我家裏,又來餐廳左看右看,也是相當大的因緣呀!」「前生,也許前生我也是你的夥伴。你也要早點轉生為人來聽佛法呀!」這樣說著,把點心放那兒。早上起來一看,沒了。
但說真的,我雖說認識到「身在如來慈悲中的自己」,但若是蝮蛇過來,還是很傷腦筋,這個可不行。要是被蜈蚣咬了,一般的話,說不定會殺了它。但是老師呢?老師被蜈蚣咬了也要放它走,自己上點藥。大家聽過很多次了。老師即使被蜈蚣咬了,因為頂戴了慈悲,想著「在如來的慈悲中,蜈蚣也是我的兄弟」,就會放走它。那我不去模仿實在不好意思,所以我以前也被咬過兩三次,也放走它們了。當然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要是沒有從老師那聽過這個,我會殺了它們。所以,親切的根本,是如來的慈悲,也是善知識的教誨。所以,
親切是親身領受了如來的大悲,自然出來的佛光。
這和自己出來的親切不一樣,是從佛而來的親切。
所以,我們進入佛法的世界、皈依三寶的世界,就會少很多殺生。殺生少了,壽命延長。要壽命延長,不光是不殺,還要給它們食物。給它們食物,就是給它們性命,供食即是活命。這是親鸞聖人在《西方指南抄》親筆寫的。
所以,對狗也好,拿了一個饅頭,就算自己不吃,也要分一半給狗吃,是這樣的胸懷。要有這樣的胸懷。這從哪里來呢?從如來這裏來。我給饅頭,不會這樣。
然後,在《智度論》中說,同樣殺生,有人墮地獄,有人不墮地獄,這是什麼道理呢?是不要懷著惡意去殺生。不懷惡意,「真可憐,但是你我不能同住」。上面是說蜈蚣,在蝮蛇出現的時候,稻垣老師也說過:「遇到蝮蛇,我抓到了還是不會放它走的。蝮蛇可能還是得殺掉。」老師有說過這個。
「不能和你一起生活,只要是生而爲人,都會被你的毒殺死。雖然很可憐,但是不能不讓你死。那就原諒我吧,原諒我吧。希望你早點成為人類,請聽我說佛法吧」這樣想著殺了他,和「啊,蜈蚣,蛇來了,殺了他吧」這樣想著「噗」地一下殺了他,這樣的殺法是不一樣的。這在《智度論》中寫著。所以說「惡意殺人的話,就會墮落惡道」,但是,如果不帶惡意地說「真可憐,請你死吧」,「如果不讓你死的話,就不能保護孩子的生命,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生命。所以請原諒我打死了你。」雖然罪的形式相同,但本質卻不一樣。
因此,不能只凭外相的恶行来决定结果。龙树菩萨说,这和我們的判斷不一样。 因此,「始终常持慈悲心」。于是,有了「慈悲上的杀生」和「菩萨的杀生」两种说法,即菩萨的杀生。这么说来,源頭是在佛那裏。
「佛法外無世間法,籠子浸在法水裏吧。」
雖說是世間的法,說世法世法,其實佛法外無浮世之法。所謂:「浮世之法,亦在佛法的法中」。所以,老師說要「佛法的籠子,這籠子要浸在佛法的水中。」
籠子也指人的生活方式。
然後,「道心之中有衣食」。「非分之福祈求不來」。只有在皈依三寶當中,我們才有衣食、生活。這是《現世利益和讚》所依據的經典,《金光明最勝王經》講過的:有道心者即使在饑荒的時候也餓不死,渴不死。皈依三寶、皈依佛法僧三寶的有道心的人,不管多大的饑饉來了也不會餓死。假如沒有那個(道心),就會餓死。在《現世利益和讚》講義中,也引用了它所依據的《金光明最勝王經》來說明。所以,在道心之中有衣食。
佛法僧三寶,佛在中間,離了佛沒有法,離了法沒有佛,而將佛和法的功德在世間弘揚的是僧,假如沒有僧,佛法就無法弘揚。所以,佛法僧,三三圓融。佛、法、僧三寶圓融。之後是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也是一個包含其他五個,這六個圓融無礙。一個中間有其他,其他中有這一個,這是天地的真理法則。一多相即、鎔融無礙,一機一法智願海,一一願言攝眾生。剛才的「三寶三三圓融」,說得更好理解是:佛悟法,法為佛所悟,無佛即無法,無法則無佛,而傳法給眾生,乃僧之功德、力也。
所以少了哪一個都不行。佛悟法,釋迦悟法。法為天地之法,一切之法,為佛所悟。所以,沒有佛就沒有法。我們說真如、真如,佛悟真如,真如為佛所悟。沒有佛,就無真如。無真如就無佛。將真如的德用、功德傳給我們,靠的是高僧的力量,是功德。
然後,我們講皈依佛法僧三寶,要教一下用心,更嚴格的用心:「身在俗界,心常出俗。」雖然在人界,在人的世間法中,但心卻經常出俗界、出世間法。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三世諸佛的通戒。我們不分朝暮晝夜地思惟此金言,內心憶持不忘,傾聽解脫之言教,如渴了的人呼喚水,在心底沒有這個的話,難以聞到佛法的不思議。
以諸惡莫作的金言為鏡,精進努力。如果沒有這樣的心志,連個凡夫下劣之人都不如。如果沒有這些,光說「就這樣」「就這樣」,那只是表面的「就這樣」。身在俗界,心常出俗。不分晝夜、朝暮思惟「諸惡莫作」的金言,傾聽解脫之言教,像渴了的人呼喚水,如果在心底沒有這個,難以聽到佛法的不可思議。但我們就渾渾噩噩,好比聽慣了趕鳥響板的群雀(譯注:出自《蓮如上人御一代記聞書》),真是可憐。
不知在什麼時候,淨土真宗實在是夠了,我們變成了聽慣響板的麻雀。說什麼「做什麼壞事也沒關係」,說什麼「惡人正機」,連「諸惡莫作」的金言都丟到九霄雲外。
「諸惡莫作之金言在淨土真宗也是活生生的。」在去往淨土的世界,諸惡莫作是我們做不到的,而且往生也未將其作為條件,但是作為信心的德用,在佛恩報謝的世界也好,在佛法弘宣上也好,如果不能守住「諸惡莫作」的金言,佛法怎能弘揚?只會自己壞了佛法。
所謂:
「造惡爲樂我弟子
邪見放逸廣流行
末世我法興破壞
蓮華面經佛預言」(《正像末和讚》No.278·四一)
親鸞聖人如是說。
以佛法為大事,生死事大,一心不亂追求佛法的人,都衣食不乏,不可思議地獲得健康、長壽。世上少有持這種信念的人,實在可悲。因而,真正要在自己生死這一殊死決鬥上,自己的生死解脫問題上,認真對待,拼命弄清佛法之所以是佛法的本義,這樣的人是不會餓死的。
有人說這樣會活不下去,這是錯誤的。他們說,要是每天去寺院,沒法幹活兒,也沒法活下去。他們馬上就會這麼說。總之是有理的。
不管活得下去還是活不下去,我們都很清楚自己會死。現在死了會怎樣?這樣的話,「做這些事總比死了強」,再小的世間俗務也寧願去做,就不去修學佛法。
一心追求佛法,這是道心。能這樣活著的人,衣食住皆被賜予。它們會自然而然地過來。
瑞劍老師最先入桂老師門下時,父親剛過世,之後老師馬上去了滋賀縣能登川的光臺寺,和老師的哥哥兩個人去問候。然後,入桂老師門下,說:「請收我做弟子,我要學習。」桂老師說:「那你試試看吧。」據說桂老師是這麼說的:「真心學習佛法的人,衣食住這三樣不會缺失。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你就回去吧。」這個了不得。說這個的老師自然是老師,聽這個的老師也了不得。當然,桂老師也明白人家是聽得進去的人,他說:「真心學習佛法的人,衣食住這三樣不會缺失。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你就回去吧。」但也不能說我們為了生活去學佛法,那完全不一回事。佛法不是為了討生活。「修佛法不會餓死」,「諸佛世尊護念」。這是親鸞聖人在現生十種利益中說過。所以,我們若是老老實實頂戴親鸞聖人這句話,自然就會有這個信念。
現在,很多人都說:「要是那樣光修佛法,會活不下去的。」又會說:「果然還是緣分不到」。這樣的眼睛很難開。剛好我遇見老師,就一生懸命——當然還稱不上一生懸命——當時有段時間是「一生懸命」的,是第四、五年的時候。有個人就說:「我們要是這樣天天去寺院,還不如更加努力工作,那樣還多賺些錢。」一味貶低我。一位老佛友說:「其實是他最賺了。」但那人也不懂這個道理,忙東忙西,最後被電車軋死了,可憐。「成天去寺院,修佛法,要是有那種專注的力,我會多賺點錢。」就是這樣說著顛倒的話,沒有緣分的人就是這樣。
念佛願、光明,世之生業亦佛法三昧中業也。
如果不分晝夜、朝暮地思念佛之本願、佛之光明,過著念佛念法的生活,那麼俗世的工作也是佛法三昧中的工作。也就是說,浮世的活計也在佛法三昧之中。這個典型就是老師。當然,因為沒有寺院,在家,還當著學校的老師,是在佛法三昧中的學校老師。所以,這樣的事情,他很有自信地實踐著。
生死中有佛,生死中有如來。佛早已為我取過生死重擔,我獨安。生死之旅實長。
這是皈依佛法僧三寶的樣子。在敬佛法僧三寶當中,才有福壽草。假如沒那樣,很難說你將此句的真義,作為自己的東西頂戴了。生死之中有佛,生死之中有如來。如今佛早為我取生死之重擔,我獨安。生死之旅實長。在光明中的生與死,是與佛同在的活舞臺,苦雖是苦,但也嘗著大樂,這種人生是念佛三昧,法三昧。
這是「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的世界。在這無常火宅的浮世中行大悲,諸佛出興、住世。如果過著念佛、念法的生活,諸佛、菩薩,觀音、大勢至都會來。在法然上人的《漢語燈》(譯注:指十卷本《漢語燈錄》,即《黑谷上人語燈錄》漢語篇。道光編。文永11年(1274)年左右成書)中,都這麽寫著。
五尺之體雖狹,五尺之體,煩惱之體雖狹,然於中有諸佛菩薩、觀音勢至,百重千重圍繞守護
這個在《漢語燈》裏面寫得很精彩。「(五尺之體)雖狹而不狹」,因為裏面住滿了佛菩薩,在火宅中,在無常火宅中,亦即在自身的煩惱中,在煩惱的生活中。
火宅中大悲行,諸佛亦來於中住,報恩行亦如來行。如來回向之御名,功德遍滿十方界。覺與不覺,有智無智,善惡淨穢,皆本願海。
不論是悟抑或未悟,也不問是知或是不知,智慧有無,是善是惡,善惡淨穢,都在本願海中。
融入光中,真有趣。「無義為義」,不思議哉!願力自然,不思議哉!
啊,就是這樣,敬佛法僧
如來大悲慈光中,生死中得涅槃分。
這就是生死即涅槃分。到生死即涅槃之前,那還不是佛。生死即涅槃的覺悟,如果還未成佛,是開不了這個悟的。智慧雖然還未顯露,但是得涅槃分,嚐到此滋味,嚐到煩惱即菩提的味道。所以,苦不成苦,迷不為迷,煩惱不為苦,「帶著煩惱被救」,能嘗到喜悅的味道。就這個「涅槃分」。是讓我們覺悟「依如來大悲之慈光,於生死苦海中證涅槃分」。但是這個「證」,不是佛陀那樣的悟,而是我們凡夫的悟。也就是讓我們嘗到味道。最近,在《法雷》的和讚中也有寫。「哈哈,原來如此!」這也是一種悟。
證涅槃分,觀之苦海,蟻一隻可憐也,犬貓亦可憐愍,皆爲慈光之光所包,這是真正的親切呀。
依如來大悲之慈光,於生死中證涅槃分,觀之苦海,蟻一隻可憐也,犬貓亦可憐愍,皆爲慈光之光所包。於明信佛智之曉,當念佛法久住,訪前見後,進則步步是光明裏。
無限大空智慧,無限大海慈悲,我安自在,無罪無礙。
就這樣。嘗到這滋味,持這樣的內容,去頂戴日曆上「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這一句,要如此地頂戴。
「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這個「佛法僧」很重要,並不是膚淺的東西。我們嘗到了一點滋味後,就有無限的深度。在老師幾本書裏,都寫著切身的體會,以後還會說到。「枯木龍吟」也好,「篤敬佛法僧 門生福壽草」也好,這個滋味都是出自「本願力」,都從這裏出來。從這裏出來,與從自身出來,是不一樣的。佛的功德成為我們的力量,成為我們的光。所以,沒有遇到「皈依三寶」的好處的人真是可憐。所以,連一隻老鼠也要趕快轉生人間聽聞佛法才好。
我想先告一段落,也有點超時了。謝謝大家聆聽。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二〇〇六年·靈臺山說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