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默老師法座開示 釋蒙光整理 2023-08-29
佛法不離因緣和業報。不知因緣的話,會出現一種狀態,「啊,那個我都懂了」,「啊,那個佛書我都讀過了」,不知因緣的人會有這種狀態跑出來。「知因緣易,明因緣難」,這個「明」是諦知,要真正諦知因緣,很難。你們有經常在聽聞佛法或是拜讀佛書的人,一聽,「啊,我懂了,老師講的我懂了」,自以為懂了,然後就開始要去教化別人,這個就是不知因緣。「知因緣易」,腦袋瓜的理解,易;但是真正要明因緣,很難。
因為沒有真正的明因緣,所以當記憶力退化的時候,就手忙腳亂了。這個「明」和「悟」的意思是一樣的,而「知」和「明」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明」很難?因為這個「明」是和因緣一如的。真正明白佛法的人,不會說我懂了;說我懂了,表示沒有一如。「我懂了,我知道老師剛才講什麼了,我學佛學了幾年了」,這樣都沒有辦法合為一如。
肚子真正很飽的時候,就只有飽的感覺而已,說「我肚子飽了」的時候,已經有差距了。真正懂的人,沒有必要向人家講你懂。怎樣呀,大家都「懂」了嗎?
一樣是聽聞佛法,最先說自己懂的,是男人還是女人?是女人。為什麼女人會先懂?因為女人都比男人聰明。愈聰明的人,說自己懂的人,就證明他不懂。說自己懂了,現出一副自己很懂的樣子,這樣的人貪瞋痴都很重。你說他不對,他馬上生氣。真正懂的人,是不容易生氣的。貓狗會生氣,就是因為牠們不懂。
一如的當下,是無我。當你說「我懂了」的當下,你和它是分開的、相對的,當你和佛法是相對的,你才會有「我懂了」的心出來。真正懂佛法的人,沒有必要說他懂了。
這個世界上,真正懂得的是什麼人?就是母子的關係。當孩子生病哭的時候,媽媽不會說「孩子,你好可憐」,她不會把這個掛在嘴上。她的心是和孩子在一同受苦、受罪。當孩子生病,媽媽會說「孩子,你好可憐,你好苦」,那個當下是有距離的。
真正的媽媽和孩子是一體的。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時候,有很多媽媽為了要救自己的孩子,趴在孩子的身上,被家具或房屋壓死。地震只是幾秒鐘的時間,那是反射動作。因為媽媽跟孩子是一體的,當她意識到孩子有危險,她沒有經過大腦,就馬上衝過去撲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孩子得救,媽媽被壓死了。真正的媽媽和孩子是一體的,但是很多媽媽跟孩子是相對的,遇到危險的時候,當下的反射動作是自己先跑,然後才想到「不對,我的孩子」,但是來不及了。
阿彌陀佛跟眾生是一體的慈母,所以說阿彌陀佛是「極大慈悲母尊」、大慈母。阿彌陀佛是不捨離眾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媽媽。為了孩子,犧牲自己來救孩子,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媽媽。阿彌陀佛是「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阿彌陀佛是這樣的佛。所以當我痛苦的時候,阿彌陀佛是和我一起痛苦的。阿彌陀佛感受到我的痛苦的時候,阿彌陀佛在陪我一起痛苦。
阿彌陀佛對眾生的心,和人間親切的心不一樣。有人待人很親切,但這是在我執的範圍內待人親切。如果和對方不是一體、一如的,那就都是假的。真正的親切,和對方是一如的狀態。阿彌陀佛是什麼樣的佛?是一如法界的佛。
聽到這裡,你就會知道,阿彌陀佛跟我們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阿彌陀佛的前面,我們都是什麼樣的存在?薄情。如果現在地震來了,大家一定是自己先跑,不會想要去撲在別人身上,替對方死。但是,是自己的媽媽的話,她就會抱住自己。
阿彌陀佛是真實的慈母,真實的慈母就是「極大慈悲母尊」,在阿彌陀佛攝取光明中的人,即使業力現前、鬼現前,阿彌陀佛也會護著他,不讓鬼帶走。阿彌陀佛是用什麼力量來救度眾生的?阿彌陀佛是用佛的念力、願力來救度眾生的,所以瑞劔老師的詩說:
「念力、願力,南無阿彌陀佛,依佛的運作,我往生」
這就是一如的力量。不要把阿彌陀佛當作一般的神來看。
要如何遇阿彌陀佛的佛心呢?兩個方法:一是透過念佛,一是透過禪定。為什麼要透過禪定,才能夠遇佛心?因為人的得失心、我執很重,所以沒有辦法體會到佛心。唯有靠禪定力或念佛力,才有辦法遇到阿彌陀佛的佛心。我們很多人念佛,因為沒有遇到阿彌陀佛的佛心,才會用祈求的心來念佛、拜阿彌陀佛。就是因為沒有遇到佛心,才會有祈求的心跑出來。阿彌陀佛是不需要祈求的,如果你用祈求的心來求阿彌陀佛救你,只會讓阿彌陀佛感到很悲哀、很傷心,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是這樣的佛——「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用祈求心的人,就是因為沒有明白阿彌陀佛的佛心是這樣,所以阿彌陀佛才會傷心。
我們學佛是學什麼?是學佛心,學佛大悲心。遇到佛心的人就知道,原來阿彌陀佛時時刻都沒有離開過我,佛心和眾生一直是一如的狀態。我們聽聞佛法、拜讀佛書,不要有這種心:「我聽了這麼久,讀了這麼多佛書,為什麼我的心還是亂七八糟?」有這種念頭的人,方向都是錯了。讀佛書,不是為了要變清淨,而是為了要遇佛心、頂戴佛心。我們讀佛書、聽聞佛法,就是為了頂戴佛心。什麼是佛學?這個就是佛學。佛學不是要你讀很多書,然後變成大學者。真正的佛學是頂戴佛心。透過佛書,頂戴佛心,這個才是十八願。如果你是自己去研讀佛經,自己很努力精進的念佛,這個已經不是十八願,而是十九或二十願。
很多人會想要看很多佛書,然後去找佛心、挖掘佛心,這個方向都錯誤了。佛心,不是你可以找得到的。不是眾生去找佛心,是佛心來入我們凡夫的心。是佛來入我們凡心,不是凡夫去找佛心的。什麼是佛學?頂戴佛心就是佛學。頂戴佛心,用別的話來講是什麼?真正頂戴佛心的人,一定會起「佛子的自覺」,這個就是佛學。
不論業障如何現前,生活多麼的苦惱,都和阿彌陀佛同在,阿彌陀佛都沒有離開過你。阿彌陀佛一直都是護著我、看著我、守著我,所以我都不是孤單一個人,阿彌陀佛隨時都和我同在。所以不要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沒有必要,阿彌陀佛和眾生是一如的,阿彌陀佛一直都是「護著我,看著我,等著我」。不論你做什麼秘密的事情,阿彌陀佛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不管你如何神通廣大,你對阿彌陀佛是沒有秘密的。自以為做了什麼,阿彌陀佛不知道,這是外道的思想。
你們有沒有養成做早晚課、誦《正信偈》的習慣?你們是用什麼心態在誦《正信偈》的?是不是以為有誦《正信偈》,就是有交差了?這種心態是錯的,如果是用這種心態誦《正信偈》,那也是地獄必定。你要知道自己是為什麼來誦《正信偈》的,你是用什麼心態來誦《正信偈》?是不得已,還是為了要交差?這都不是正確的。是為了報謝佛恩,以報謝佛恩的心來誦經,才是正確的。人家有誦,你就跟著誦,這種心態是錯的。不是因為人家都在做早課,你沒有做會不好意思,不是這種心態。真正頂戴到佛心的人,自然不由得會誦《正信偈》。以為自己有做早課就交差了事,這個是天狗、憍慢。孩子想念父母,這是天性、是自然;我們眾生頂戴到佛心,想念阿彌陀佛,這個也是自然法爾。你是佛教徒,已經皈依三寶,又自命是念佛人,但是如果你是忘記阿彌陀佛的念佛人,那就是不孝子。如果你真是佛子,你想念阿彌陀佛是自然而然的。說自己是佛子,把自己是佛子掛在嘴上,可是常常忘記阿彌陀佛,那是笨蛋、愚者。
真正有佛子自覺的人,縱使在娑婆的日常生活,不論業障、業報如何的現前,不論生活多麼的艱苦,也能夠堅強地走下去,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會給他力量。阿彌陀佛不是你祈求,他才來保佑你的。阿彌陀佛是不用你祈求,他就經常守護在你身邊。所以,不要求阿彌陀佛「請你救救我」,不要有那種祈求的心。
媽媽的心是經常惦記著孩子的,阿彌陀佛也是像慈母般,時刻都惦記著自己。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媽媽;阿彌陀佛是未來永劫的大慈母。
(問)要到三定死的時候,才能頂戴佛心嗎?
(答)為什麼遇到三定死,容易頂戴佛心?煩惱到極點的人,才需要阿彌陀佛,不然都是把阿彌陀佛給忘記了。人唯有苦惱到極點,才會知道媽媽的重要;所以人在最苦惱的時候,才會知道媽媽的偉大、可貴。
(問)如何正確地憶念阿彌陀佛的本願?
(答)唯有遇到善知識的教誨。在日本,善知識就是親鸞聖人。相信人的信,會得到更大的信,這個人是人格者。我們凡夫沒有辦法直接領受阿彌陀佛的佛心,是透過善知識、透過人格者,我們才能夠遇佛心。
(問)在善知識跟前聽聞,是不是好像磁鐵的磁化?
(答)對。拜讀佛書和聽聞佛法的當下,你就是在領受阿彌陀佛的電波。
(問)電氣治療師那個無我的狀態(注:見自然獨行的世界),和佛的無我是不是同一回事?
(答)電氣治療師當下那個無我是很小、很小的,所以他一起心動念就沒有了。
(問)是不是不堅固?
(答)不是,人的無我是不堪一擊的。電氣治療師的無我不是假的,但是因為是凡夫的無我,所以不堪一擊。阿彌陀佛的無我是永不消失的,是無量壽、無量光的。要真的宇宙大的無我,那才是真的。
(問)相信人格者的信,能夠得到更大的信,什麼是相信人格者的信?
(答)能夠相信人格者的信,是佛心進到凡心,凡心才能夠對人格者起信。這不是人對人那種「我相信你」的信。
(問)「已往生」是已經被媽媽抱在懷裡的孩子,「當往生」是現在還跟媽媽在躲迷藏,可以這樣理解嗎?
(答)你要這樣去想是你的自由。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其實這三個是一個而已,也就是自己經常都和阿彌陀佛是一體的存在,這個是最重要的。
(問)發現自己憍慢的當下,自己會不滿,會有想去掉憍慢的心,但其實這個也是憍慢心。
(答)對,沒有錯。
(問)遇到阿彌陀佛的慈愛,心中得到安穩,雖然在行止上和老師有所不同,但是信心是一樣的,是不是?
(答)如果那個慈愛真的是阿彌陀佛的佛心,也就是法性的心,如果你遇的真的是佛心,那就一樣。阿彌陀佛的心是法性的心,法性的心是無我的,不是誰的專利。為什麼人會遇不到佛心?因為人用「我」去想佛心,所以就不對了。我們凡夫沒有辦法和阿彌陀佛起相應,就是因為我們凡夫太會想,就是計度心,凡夫很會計度,就是這個計度心把自己跟阿彌陀佛的關係搞壞了。
怎麼樣最好?雨從天空下下來,「今天下雨了呀,哈哈哈」,就這樣而已。真正的禪師是可以到達這樣的境界的,沒有計度。我們人最難纏的就是這個腦袋瓜,很會想、很會計度。人的計度、思考,都是以我執為中心,所以只要一動腦,就錯了。
(問)「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天親菩薩的信心,請開示這句話。
(答)這句話的全文是:「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這是天親菩薩的話。我們人的心,是小我的心,人的心遇到宇宙大的佛心,就會被融入到佛心裡面。而遇到佛心的人,自然而然會起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的心。
為什麼天親菩薩會向佛陀說「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天親菩薩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這是直感、直覺,直接感受,沒有經過大腦的,他是直接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心。
所以他這個當下雖然講「我一心」,這個我不是我執的我,而是無我的、直覺地感受到阿彌陀佛的佛心,所以他說「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為什麼會一心歸命?一心歸命的原動力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無礙光,是無礙光的力量,讓天親菩薩生起「我一心歸命」。天親菩薩是十迴向滿的菩薩,他這個不是我們能夠模仿得來的。
(問)真正的順從自然和消極、避世、麻木,有何不同?
(答)你要知道什麼是「自然」,自然是積極的根源。自然不是消極的,而是很積極的。達摩祖師入山打坐,好像是對世間不聞不問,其實不是,梁武帝不是被他修理得很精彩嗎?梁武帝聽說達摩祖師是一位高僧,特地把他詔到皇宮來,和他談法:「請問大師,我蓋了幾萬間的佛寺,度了幾千人出家,功德有多大?」結果沒想到達摩祖師回答:「無!」一點功德也沒有。這個「無」不是沒有的無,而是無限大的無。真正的無我是無限大。
所以真正向阿彌陀佛低頭的人、心是無我的人,他的世界是無限寬廣的,不是消極的。反而是沒有輸給阿彌陀佛的人、說「我已經向阿彌陀佛低頭了」的人,他的世界是狹小的,因為有我執。有我執,就有限;有限,就大不了,空間就永遠那麼大而已。所以消極避世和順從自然是不一樣的,完全是兩回事。
(問)禪宗裡面有「不昧因果」的故事,那不昧因果是順從因果的本性,諸善奉行,諸惡莫作,善因得善果?
(答)前面講的沒有錯,但是說順因果就能得善果,你還有「善果」,就是概念而已,因為還在分別善惡。真正順因果,是沒有善惡的。因果是無我的,無善無惡,所以講這句話的當下,還有差別心、執著。
什麼是因果?因果是法,真正順法的當下是無我的,只有法而已,所以你就不用擔心能不能得善果了。
(問)那不昧因果和順從自然,是一樣的?
(答)對,沒有錯。順從自然,是該怎樣就怎樣。
(問)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什麼不像觀世音菩薩發一個願就搞定?親鸞聖人說為我一人想了五劫,但像第三十五願,我是男生,為何想了五劫、發了一個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的願?
(答)你會問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你是個大笨蛋,完全都想錯了,完全理解錯誤。你是怎麼來的?沒有媽媽,怎麼會有你?你怎麼會說跟你沒有關係?沒有女人的話,怎麼會有男人?你說三十五願跟你無關?那你是怎麼來的?你媽媽不是女的嗎?
凡夫才會把女人跟男人分開,其實男女是一如的關係,沒有女人怎麼會有男人?凡夫因為差別心,切開在看事情,所以才會有你這樣的笨問題出來。凡夫只知道分別,不知道一如。
(問)從發菩薩的願,怎麼想也想不到一如。
(答)從阿彌陀佛的佛眼來看你,你剛才問的問題,就好像是狗在汪汪叫而已。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你太小看阿彌陀佛的佛心了,完全不了解佛心為何,所以才會問這個問題。你就是用凡夫的心在想佛的心,所以全部都想錯。
這個佛珠也是一如、也是佛,你能夠看佛珠是佛嗎?我們看不到,我們再怎麼看,它都還是佛珠。成佛的話,看這個佛珠就是佛了。佛眼所見,一切皆是佛;凡夫的話,看什麼都是分別。不論你聽了什麼樣的佛法,你都用你的知見再把它重新解釋,所以這個已經不是佛法,是人法了,所以都是錯誤的。
眼見的和耳聞的,不一樣。往生淨土成佛,你就能看這個佛珠是佛了。所以要珍惜自己手上的佛珠,不要隨便丟棄。這個板擦也是佛,你能看這個是佛嗎?看不到,對不對?看不到的話,就不要去想佛的世界。凡夫就不要去揣測佛的世界,成佛的話,才能看一切是佛。
什麼是凡夫?佛法不論聽多少,還是見不到真理,這個就是凡夫。你現在屁股下面坐的地板,那個也是佛,你用你的屁股坐在佛的上面喔。成佛的話,看一切都是佛,這個就是大乘佛教。
(問)這樣聽得一頭霧水,什麼都聽不懂。
(答)聽得一頭霧水,那是正常的。為什麼會一頭霧水?因為你的腦袋瓜裡面是空的。聽得一頭霧水、不知道,那是正常的,為什麼?因為是凡夫。如果你自以為聽懂了,那就是有古怪了。
(問)「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極大慈悲母尊」,「阿彌陀佛看著我,護著我,等著我」,聽老師講這些法語已有多次,可是自己的內心沒有一點感動,只是聽到概念而已,這樣的我,該怎麼辦?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聽聞?
(答)你去墮地獄,被鬼打屁股吧!會有這種心態的人,就是欠揍,所以請你去地獄走一趟。在地獄裡面被鬼修理得慘兮兮的,再從地獄裡出來,投胎去當貓狗,嚐嚐當貓狗的滋味。然後,再得人身,再來聞法,那個時候才是入門而已。
無緣的眾生,無法度。真正在過去世已經被修理過,這一次得人身再來聽聞佛法,當你重複聽聞,你會慢慢地有感覺出來。聽聞幾次都沒有感覺出來,表示被修理得還不過,所以請你再去地獄被修理,去當貓狗,再來聽聞,你就有感動出來了。被修理過的人,對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會有感動出來;現在聽得還沒有感動,就表示欠修理。
所以從現在開始,你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受佛法的照育。這個照育是需要時間的,時節因緣自然會成熟。在因緣還沒有成熟之前,也沒有辦法,只能是現在這個樣子。
(問)除了精進聞法,凡夫是無能為力的?
(答)對。你聽聞的當下,就是受到佛的感化,所以會問剛才那個問題,就是被感化的還不夠,感化得還未熟,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出來。
(問)想透過讀很多佛書去感受佛心,這樣是錯的,可是如果不透過讀佛書,我們要去哪裡尋找佛心?
(答)並不是說拜讀佛書不好,而是拜讀佛書、自己去找佛心,這種心態不好。
(問)尋找是不對的?
(答)不對的。真正是用頂戴的心來讀佛書,佛心會進入凡心。
(問)頂戴是什麼樣的心情?
(答)被感化時,自然就會是頂戴的。就像家裡養的貓狗,你真的愛狗,牠看到你回家,搖著尾巴跑過來,那個就是頂戴的心。如果你沒有愛護牠、打牠的話,牠看到你就跑掉,那就是沒有用頂戴的心了。我們今天能夠坐在這裡,會歡喜要聽阿彌陀佛的教法,就是無始劫來我們不曉得被阿彌陀佛摸頭摸了多久了。
一樣是坐在這裡聽聞佛法,有的會聽到痛哭流涕,有的會很感動,有的會很慚愧,那個就是被阿彌陀佛摸頭摸得夠久的人。被摸得不夠久的人來聽,會不知所云,腦袋一片空白或是一頭霧水,這就是被摸得還不夠。這沒辦法,所以只好請你再去被修理修理,再來聽聞了。
所以受照育是很重要的。「噫,弘誓強緣,多生叵值;真實淨信,億劫叵獲」,就是在講照育,無始以來,我們就受著佛的照育。不要小看會坐在這裡,聽聞這個佛法,如果不是弘誓強緣,如果我們不是多生都這樣被阿彌陀佛摸頭,你坐在這裡會坐不下去。
(問)「自然是積極的根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答)自然是法則。什麼是法則?法則就是「如法而動」。積極的世界,就是法而已,如法而動。如果這樣子講,還不了解積極的根源是什麼,請你去研究柏拉圖和自然科學的書,那就知道什麼是積極的根源了。
(問)讀佛經時,有法師會說,不可思、不可議,這是不是說,文字上的意義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和佛、和善知識的親近,有一種感應;讀佛經也是,不是文字上得到什麼,而是透過佛經,把力量傳達給我們,是不是這樣?
(答)沒有錯,我們不可以用凡夫的腦袋、知見來思議佛經;佛是透過佛經傳達大悲心給我們,這個也沒有錯,所以我們讀佛經,不要去執著佛經的文字,而是要透過字去領受字義,感受佛經的精神,跟佛經感應道交。感應道交是沒有錯,問題是什麼在感應道交?是什麼能夠和佛心感應道交?凡夫的心要是淳、純、順,凡夫的心要很單純,然後順佛意,淳、純、順,這樣才是真正的感應道交,不然就是概念的感應道交而已。
(問)請老師再詳說淳、純、順三心。
(答)對佛的大人格、大佛格起仰信的當下,就是「淳」。仰信的當下,佛是很大、很大的,自己是很小、很小的,這仰信的當下是淳。如果相反地,你愈學佛,自己愈大、佛愈小的話,那個就不淳了。如果能夠真正的仰信佛,這個就是佛法,佛法是仰信的世界。是仰信,不是信仰,是仰信的世界。
仰信的當下是無我的,沒有自己的想法、計度。只要是有「我的想法、我怎麼樣」,就不是仰信了,而是信仰而已。仰信是無我的,信仰是有我的,「我認為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樣」,這個就是我執了。
無我的仰信佛、仰信佛法的人,自然是淳、是順,這是一直線的。所以最重要的是這個「淳」字,不論你的腦瓜多麼聰明,如果沒有淳,如果不是無我的仰信佛、仰信佛法,縱使你讀了很多佛書,也沒有辦法對佛起真正的淳、純、順,而是所謂的異安心。什麼是異安心?就是用凡夫的知見來解釋佛法。所以這個淳很重要。
(問)這是不是就是曇鸞大師說的三心?
(答)對。其實這三心是一心,因為是淳心,所以自然會這樣,這個也是一直線的,源頭在淳心。用自己的頭腦去計度、思維,都不行。不論教授多麼有學問,都不行。(法師解釋:剛好劉老師是大學教授,所以老師這麽說。)不可以以為自己有閱讀能力,就用凡夫的閱讀能力去讀佛經,那不行。
所以讀佛經之前,要先頂戴佛。要讀佛經,首先要對阿彌陀佛起歸命、頂禮,這樣子才能真正拜讀佛經、領受佛意。如果沒有歸命、頂禮,都會走錯方向,然後都是我執的讀法、知見。
(問)能不能這樣理解:佛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佛?陽光、空氣、太陽、月亮、眾生,都是佛的變現?
(答)是沒有錯,但問題是:你能夠把眾生都看成是佛嗎?宇宙萬物都是佛的變現,為什麼?——法性、法身,所以可以說:這個是法性佛、法身佛,那個也是法性佛、法身佛,你拿的佛珠也是法身佛。天親菩薩因為遇到法性身,他說「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所以在天親菩薩的眼中,佛珠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所以天親菩薩很了不起。
我們現在聽法的時候,乖乖地聽,沒有幾秒鐘,腦瓜又開始動起來了,這個就是凡夫。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法性身,這是大乘佛教的宇宙觀。如果你真的知道法性法身,自然而然就會「託福」,有感恩的心流露出來。知道法性法身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活在恩海無量之中,所以自然每天活在感恩之中。
(問)我有六個兄弟姊妹,大姊沒讀書,幾十年過去,我爸媽都說最好的就是沒讀過書的大姊,所以我覺得可能讀書愈多,開了知見,就愈壞。沒讀書的姊姊都不假思索就去幫助別人,她最感恩、最勤勞、最孝順,我們這些開知見的人很多藉口,所以除了佛書,沒什麼好讀的。
(答)你說的也有一理。一般的書,都是欲望的結晶體,所以讀了愈多、懂了愈多,人會愈狡猾。佛書、佛經,是無我、清淨的結晶體,所以讀佛書和讀一般的書,心情是不一樣的。
(光按:問者此說本身落入反智的偏執之論,老師回復時發揮其可取的一面,並非首肯,是很有限的認同,故說其“也有一理”。當知世間知見不離佛法智慧,與佛法是一如的世界,不可簡單化地於二者強作對立分別,執一廢一。應以本末主次的整體觀對待,不可背離“真俗圓融”、“王(法)佛(法)一如”之道。)
(結束)
2007.12.20福州下午兩點
福州講法系列(2007.12.16-27)
八月香港聞法心得法談:
基本教理解說:
三皈依
回向:
《大無量壽經玄義》:
留言列表(3条)
[…] 一如的德分 […]
[…] 一如的德分 […]
[…] 一如的德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