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釋蒙光 2024年10月25日

我一向不關注熱點。今天才後知後覺,從朋友圈知道,有一位上海姑娘沙白(43歲)赴瑞士安樂死的消息。今天她應該已經不在人世了。
她因爲身染不治之症,影響了自己享受人生,因此決定結束生命。
朋友圈清一色的讚美,說她活得瀟灑,死得漂亮,甚至有人吹捧說她給大家上了死亡教育的一課。
拜託,她的死,直接的觀感就是生前揮霍福報,死後留下專程陪她去瑞士赴死的老父親獨自傷心好嗎?於人無益,率性自私的人生,只有自我中心的人才會投射他們的讚美,但有人關心過她死後的歸宿嗎?
她經常發視頻紀錄自己的生活,最近更是每天倒計時,據說在前兩天的視頻中,父親聽到她說今天覺得身體狀況好些,輕聲懇求她:“再陪父親一年好不好”,但她沒有回應。
可憐的父親!愚癡的父女!愚昧的圍觀叫好的看客們!

“我宁可少活40年,也要享受阳光、沙滩,享受美好的身材给我带来的各种男性的爱慕、爱情和自由,如果我不能再晒太阳,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沙白说。
身患紅斑狼瘡,卻拒絕遵醫囑,爲了能展示古銅色皮膚而去曬太陽,導致疾病惡化。這只是沙白“享受人生”的一個小片段,也足以作爲現代人不作不死、自私愚昧之極的典型案例了。
爲了一副必朽必壞的皮囊,和稍縱即逝的感官享樂,要拼上萬劫一遇的人身。這麽不尊重人身的價值,將來要再得人身,難了。
比這更緊迫的,是死後就要面對的中陰和轉世境界。無數將生命等同於肉身的人,以爲一死百了,根本不知道,死了就不得了。死亡即重生,從死亡那一刻所懷的逃避業報的心態、自私愚癡的觀念中,會生出怎樣的來世生命?思之悲愴,唯有南無阿彌陀佛。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當沙白對父親撒嬌說“我是爸爸的!”看起來很甜蜜,但是她有沒有想過,父親需要的不是只會撒嬌任性的女兒,而是能為自己生死負責、也能幫助父母度過生死的女兒。
她先前為了享樂,不遵醫囑不克制欲望導致疾病加重,又以為死後就解脫了去天堂,更是無知。史鐵生先生也是透析,卻沒有選擇安樂死。“安樂死”就是自殺換了個馬甲,你以為死了就解脫了嗎?還是去更苦的地方?沒有死的教育,真是可悲。一群對死亡無知的人卻對著他人的無知喧囂叫好的時候,無非爲了掩蓋他們對生的不滿和對死的恐懼。
要是沙白懂得聽話遵醫囑,克制欲望,多為父母考慮,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如果她有信仰,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安樂死未必安樂,只是為人性的自私和愚昧提供了便利。有人身才能追求生命的真理,進入不再有死亡、疾病、一切愛意都將相聚的永恒世界。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我初學佛時,曾在系裏開佛學經典選修課。班上有一個男生也罹患此症,她女朋友在課上聽到我說佛法的功德,課後來找我。我教她,讓她男朋友誦《地藏經》,另外身體雖然需要補充營養,但一定要戒殺,最好能放生。
過了兩週上課時,課間一個男生找到我,自我介紹自己就是之前患絕症的那位。他聽了女朋友轉達的建議,開始誦《地藏經》。也和家人商量,不殺生喫活物進補。他第一次躺在床上誦了半部《地藏經》,就出了一身汗,感覺病好了一半。第二次誦完經,就能起身下床了。兩週後,已經準備申請休學的他就能來上課,特地向我當面致謝。當時走路雖然仍是一瘸一拐,但完全看不出之前是在生死線上掙紮過來的。
後來我和他們有一段時間還有聯繫。男生的資質相當高,原來是中學裏的優等生。我大學同學畢業到中學教書,聽說過他的名聲,是公認北大、清華備選的那一種。但無巧不巧,他就在高攷前夕發病,嚴重影響成績,只上了我任教的這所省內的師範大學。剛上大學,病況持續惡化,原本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作爲福州本地人,已經找遍當地名醫、用盡所有資源的他,卻因爲誦經、戒殺、放生,而重獲生機。
之後男生順利畢業,兩個學生也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在事業上一度做得相當紅火,優等生做什麽都出類拔萃,男生很快昇到了部門主管。再以後我們各忙各的事,不知不覺斷了聯繫。
這是我初學佛時親身經歷的感應,對我當時意識中還殘存的唯物無神的底盤,産生極大的衝擊。

說這個,並不是保證學佛一定能夠帶來現實問題的轉機,這涉及到發心(動機)、因緣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論。但佛法對生前死後生命整體認知的智慧,從如來大悲心中發出的功德,能利益到每一個衆生,救度一切肉身和精神上的貧苦,這是我到現在決定無疑的信念。
退一萬步說,自古及今,東西方的聖賢,給過我們多少對於生命的建議和教導,有哪一位真正洞悉生死的人,是讚同所謂“安樂死”的?如果對所有這些基於真實的智慧都充耳不聞,只管自己隨心所欲地任性活、隨意死,不能給人幸福,也毫不在意愛自己的人,在身後還要留下視頻影響誤導他人,這比動物還不如。
生命的可貴,是在有限的時段,以必朽的肉身,爲自己、爲他人成就無限的希望和可能。將最尊貴難得的人身,做最任性、放縱的揮霍,自食惡果,實際上,在名爲“安樂死”、實則未必安樂的肉身自殺之前,那些錯過生命的人,已經在靈性上死亡很久了。

恩師開示:

生命關懷:
因為是和慈親一起(此文所記諸多臨終開示個案,可細細吟味)
留言列表(1条)
[…] 安樂死是靈性先於肉身死亡 […]